而看似人畜无害跟着的司马懿,就更是心生一分鄙夷:

就这也算王佐之才?怎如此没有城府?身居尚书令高位,替丞相为使,居然真情流露暴露了己方的底牌,这不是纵容刘备苛刻压价么?就算曹操真心投降,这还怎么谈得出好价钱?

司马懿愈发觉得这次的谈判荀彧不会成功,不过他也没必要帮曹操争取。只要回去之后悄咪咪复命,让曹操知道荀彧的真实表现就行了。

曹操估计也没多久了,司马懿都跟着大哥打了一年半杂,一直没有求什么显要官职。

倒是大哥司马朗如今已经做到了大行令,相当于杨修六年前在刘备那儿时的官职。司马懿自己,只是挂了个大鸿胪丞,才六百石,混混日子而已。

司马懿可不想最后关头被贴上曹操死党的标签,他想的是安安分分干到曹操完蛋,大不了回老家读书隐居就好,将来等风声过了,再另找机会做官。

……

荀彧的表现,以及曹军使者的士气氛围,这些情报,当然是很快就传到了刘备耳朵里。

刘备没有连夜接见使者,不代表他很累,无法连夜办公,他只是需要先搜集情报、让属下做个预案。

深夜亥时,汝阳行在之内,刘备的书斋烛火通明,鲁肃、法正、徐庶、黄权等文官都在。

刘备把一个卷宗摆到众人面前,卷宗上的内容,正是陈到刚刚上报的、关于荀彧、司马兄弟的表现情况。

简单传阅后,刘备挑明话题:“众卿以为,荀文若此次出使,其意如何?是否诚心?曹操是不是真想求和?他愿意答应什么条件?”

第932章 “文若无能,丧权辱国”

面对刘备的提问,思路比较王道的文官,普遍还是觉得曹操有可能是真打不下去、得求和了。

这部分幕僚,包括鲁肃、沮授,他们纷纷进言,希望刘备慎重考虑如何设计谈判条件、让曹操能相信朝廷接受谈判的诚意。

哪怕争取到一两分让对方放下武器的机会,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