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其实对陛下而言,不选任何一条路的进攻方式,才是牵制曹操主力最多的方式!我军既不往上游打颍阴许昌,也不顺流而下攻上蔡全取汝南!就留在郾城!”

刘备愕然:“留在郾城作甚?”

诸葛亮一指地图上郾城到东边汝阳的陆地,蘸酒水划了一条线,说道:

“臣自数年前负责南阳运河时,便多年揣摩豫州地理,还曾派细作勘测地形、寻访对豫州熟悉的商旅及流亡北士。

据臣所知,这汝水与颍川之间,最近最容易挖通的点,便是郾城至汝阳。汝阳名为汝阳,实则不靠汝水,却在颍川之西南、汝水之东北。

郾城至汝阳,不过九十余里,而且已经离开了大别山区,纯是豫州平原,地质松软,泥土易挖。同样挖九十里路,工费比之朝廷苦苦修筑的博望—叶县运河,仅需不到一成,花费的时间也只有一成多就够了。

而没有此河之前,颍川要与汝水互通,必须都往南流淌入淮。汝水往下三百余里,至蓼县入淮,随后沿淮河而下百余里,至阳泉县,再经汝阴、项县逆流溯颍川北上,还可转入鸿沟。

一来一去,需要八百余里水路,还要攻破汝南、陈郡两处全郡。现在把郾城和汝阳之间挖通的话,可以节约七百里水道,也算是之前南阳运河的一个配套了。

朝廷二十万大军驻扎在此,其中多有工兵,半数以上兵丁都是有过两年辅助挖河的经历的,对此非常熟悉。

若是我军离开河道,东取汝阳,随后沿途挖通这九十里,按臣这些年总结的施工管理经验,部署分配得当,规划激励有序,最多三个月可完工。

大军在此驻扎、耗住曹操也不敢走,本来就是不打仗也要吃军粮的,既如此,最多让士卒每天多费些体力、多吃些粮食,以继续挖河当操练了。

曹操若是要破坏,他就不能指望任何地利、依托任何城池防线,得主动出兵进攻我军的防线。如此攻守易势,就轮到曹操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破绽了。

到时候臣虽身不在此,相信以子敬的随机应变,也能让轻擅求战的曹军好好吃点苦头。同时曹军还不敢撤,只能跟咱耗着。陛下牵制曹军主力、把最耗粮的对峙战、拖在这个最便于我军运河便利发挥的战场上,岂不美哉?”

刘备闻言,虽觉愕然、匪夷所思,却忍不住认真思考,直觉告诉他这个法子居然还挺有可能。

不过……诸葛亮还真是得了李素精髓,他竟是打算告诉曹操,一场双方总兵力五十万的天下最大相持战,他竟要在相持的防线战场上,就地挖运河!

然后告诉曹军:你们不是预测了打到郾城之后,只有两条进攻方向,不是往北逆流汝水、就是往南顺流汝水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