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凑热闹的有,真心知兵的也有。比如刑部尚书法正,就心心念念很想重操旧业,过问几句当年他自觉颇为擅长的军事。

法正连续给刘备上了两三道表章,详细论述,劝刘备趁着幽州已平、曹操新败、而邺城还未破的时间差,当机立断,在今年进入寒冬之前的最后阶段,扩大战争,在冀州也多割几块地。

以法正的智谋,这些话当然不是乱说的,军事账算得很明白。

刘备也仔细看了法正的账目:袁曹合流之前,关东两大诸侯的老兵、生力军,总兵力不过50万。如果没有易水之败,那么曹军在整合关东后,大约还能有35万生力军。

但现在易水之败额外导致曹军硬生生又折损超过5万人,还丢掉了在渤海新拉的壮丁、损失渤海清河两地不少人口潜力。

关东伪朝的老兵总规模跌到30万,而刘备方面却临时增长到了63万左右(因为额外多抓了俘虏,但这些部队有些是新拉的壮丁,天下统一后会遣散归农,不会保留那么多常备军)

这个兵力比已经超过两倍了,现在才九月份,紧急动员的话,十月初可以展开新的攻势,法正觉得今年还是可能稍微多捞一点的。

当然,入冬了再打仗,天寒地冻导致士卒苦不堪言那是肯定避免不了的。而且被攻打地区的百姓,也会陷入愈发深重的苦难。

尤其是饥荒和瘟疫导致的人口锐减,会呈现百分比叠乘的恶化。

道理也很简单:现在开始打,百姓冬天就不得休息,河北地区的人民,明年春耕时肯定还要继续连着打,冬小麦的播种和春耕都没了。

连续耽误两年农时,造成的大面积饥荒饿死的人数量,肯定比“三年里有两年发生大面积误农、歉收,但这两年是间隔的”,要多得多。

毕竟中间有个正常年份间隔的话,很多死亡线上的百姓可以缓过一口气,有点积蓄余粮的可以靠积蓄余粮撑一下。

但两个大荒年连在一起,余粮积蓄全部吃光,就只能人吃人了。

瘟疫也是同样的道理,越叠加越容易传染。

两场10人口感染的瘟疫,说不定就渐渐平息群体免疫了。一场20人口感染的瘟疫,说不定就到了总爆发的临界点,后续会恶化到30、40感染率。

但法正坚持扩大战争的理由也有点说服力,他认为长痛不如短痛,如果灭曹能提前一年甚至两年,早点儿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百姓痛苦也会小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