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焦触、张南三人,大家原本都是三郡都尉,刘备却踩着他们的脑袋往上爬,最后还升护乌桓校尉、度辽将军、辽东太守、镇西将军、汉中太守……一路飞升上去。

张南跟刘备、张飞积累了如此多的新仇旧怨,这次他当然是奔着斩杀张飞、报仇雪恨的心态来的。因此袁熙派他来居庸关堵张飞,张南才这么自告奋勇跃跃欲试。

而且焦触张南这两人早早身居高位,后来却升迁不快,难免觉得怀才不遇、自视甚高,这就有一股额外的迷之自信。

(注:《三国志》上焦触张南降曹后就没下文了,这两人迷之自信应该是真的。但《演义》里说他俩赤壁之战时主动争当水战先锋,焦触被韩当一枪刺死,张南被周泰一刀剁了,这都是编的。)

到了居庸关之后,他也是殚精竭虑无所不用其极,尽量恶心削弱张飞。

在张南看来,沮阳县百姓里那些已经老得不能纳税也走不动路的老头老太,哪怕都杀光也不可惜,这些人本来就不会为国家做贡献了。

何况现在不用他动手,他只要抢光这些老人的口粮,丢给张飞的部队,张飞不分出军粮接济,那这些老头老太就会自行饿死在张飞治下。

要是分粮食,张飞就会更快缺粮,后续四百多里来路上那些据点,断张飞粮道就见效更快。

……

徐晃轻轻松松杀进只有老弱病残的沮阳,眼见如此景象,也是颇为震惊。不过他倒是没空过问当地百姓情况,只能是不再搜刮当地人就是了(也搜刮不出东西)。

在战争状态下,同情百姓是来不及同情的,哪怕是历史上刘备救陶谦的徐州时,半路上“略得饥民数千人充军”,也只是说给那些徐州饥民一口饭吃,让他们临时充军打炮灰,干最危险的消耗战。

徐晃和麹义能做的,最多也就是如此,不可能无偿救济被敌人抢了粮食的百姓,最多是拿点粮食让要饿死的百姓去打前阵、担土挖壕填塞防守方的防御工事。

徐晃思索之后,也确实是这么决策的,设了一个价码,临时征兵,挖土填塞居庸关外的壕沟,肯来干这个活儿的,说明是真的被抢得一口饭都没得吃了,不干也会饿死。

不肯来应征的,那就说明他们肯定在张南实施焦土策略的时候,偷偷藏下了口粮,饿不死,才不屑于干。

这也算是用“市场的无形之手”,把需求最迫切的一批人筛选出来给饭吃,比全面救济压力要小得多,同样也不损名声。

而且好歹徐晃也执行了刘备阵营一贯的对敌占区百姓政策,没有嫌弃老头力气小来混饭吃,只要肯来都雇佣了担土填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