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朝廷旧制,四“征”将军是主动出击平定外夷的,四“镇”是确保地方防守反击的。高顺的人设就是练兵加防守反击,说是“镇东”也挺贴切。

关羽、高顺之余,当天封赏的重头就是诸葛亮。

因为如今已经过了年关,再稍微过几个月、等到诸葛亮生辰一过,他就十足二十周岁了。而二十岁的诸葛亮,过去几年已经做过了太尉长史、大将军长史、兵部尚书,地方职务则是河东太守、河南尹。

现在立了新的功劳,还要往上升,就比较难操作了。

刘备考虑到未来一年不会有大的战事,主要是北方张飞那一路要对付幽州,而中线战场不用打,就准备把诸葛亮的大将军长史职务卸掉换个略高一些的。

毕竟大将军长史的品秩不高,只是实权比较重,是大将军身边的头号军师参谋。从级别和俸禄来看,比河南尹或者兵部尚书差多了。

考虑到新的一年,诸葛亮的恩师李素也要任丞相了,而且和平年代诸葛亮跟恩师搭班子搞内政比较多,军务会闲一些。刘备就把他从“大将军长史”调为“丞相司直”。

本来如果是平调的话,“丞相长史”和“大将军长史”相比,品秩是一样的,但丞相长史排名更靠前。而“司直”这个西汉时就有的丞相属官重设,级别又在“长史”之上了。

司直是丞相的专属属官,不像长史那样每个三公都有自己的长史。所以东汉不设丞相以来,也就没有司直,现在重设丞相才跟着恢复。

司直的职责是帮助丞相监察百官绩效,也兼顾核查官员不法。东汉没有司直之后,权力拆分出去,一部分工作就被司隶校尉取代了。

李素当丞相之后,之前的司空肯定要拿掉,而总督职务也要拿掉。诸葛亮的资历直接接任“司隶校尉”容易被人诟病,主要是太年轻。

所以让他以“丞相司直”的身份,行司隶校尉事,是比较妥当的。

百官听了刘备的封赏之后,直呼这是已经演都不演了:

还说什么“目前只是决定要设置丞相,但不知道丞相是谁,上元节朝会还要讨论”,但这个还不知道是谁的丞相的司直,却已经配好了,是诸葛亮来当,负责全方位辅佐丞相的工作。

那还有谁可以当丞相?这不明摆着吗?

第849章 德配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