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好办,大汉初得的《尚书》原本,最初始于文帝时齐博士伏胜背诵,之前古本都是秦始皇焚书而毁。

有汉四百载来,先汉末年刘歆为太史时,有孔安国献书古文。后光武帝时,民间又有人号称发掘先河间献王刘德所藏《尚书》古遗十余篇。

既然大汉每次中兴都有人献出土的古文尚书逸篇,那就再出土一次好了。而且,发掘河间献王刘德私藏那次,还有人找到了《左传》的额外篇目。这次,咱就再找一点《国语》的失传篇目好了。之前董卓烧雒阳,所毁弃甚多,太傅整理国故有所发现,也不稀奇。”

这方面李素之所以这么熟练,是因为他前世毕竟也看过网络小说。而古文尚书今文尚书那点破事,基本上都被网络小说炒烂了,想看不见都不可能,所以细节也无须赘述。

只不过大多数网络小说提到古今尚书的事儿,都重点强调历史上东晋永嘉南渡后那次“重新发现尚书”,主要是那次改动最大,颠覆最多。

但实际上,“尚书”的不断发现,汉朝本身就有两次了。说实话,《尚书》的每一次被迫修改,其实都是华夏和夷狄界限需要调整了。

刘备看他这么毫不掩饰,目瞪口呆了一会儿后,叹道:“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莫不也是想把‘存在过的先王之政’,都变成秦人希望世人看见的样子吧。

咱大汉虽然也要统一古识,却也要堂堂正正。如今之世,不比先秦,万里之外的蛮夷都有文化,而且百姓也已经有了雕版印书可读,识字知古之人,比先秦时多了何止百倍。为君者还是对天有些敬畏才好,可不能妄想以堵代输了。

不然迟早也会被后人甚至外国蛮夷挖出来的,这事儿,拿捏好分寸。反正我们要的也不多,别大材小用演过了,反而留下隐患损害朝廷信用。”

第824章 太原围城战

刘备这人,年轻时内心对读书这事儿的态度,一贯是“高祖之风”的。

喜狗马、爱音乐、美衣服,不甚乐读书嘛。

当了诸侯之后,最近十年,才越来越意识到不读书不行,但也仅限于读读粗浅通用的兵法,以及可以作为借鉴的历史。

其他没用的之乎者也、死记硬背,他还是不读。

在选才方面,如果要重用读书人,他也是重其谋略,轻其文化。那些有名声的文学之士,给点钱养着,礼贤下士的表面功夫做好,也就行了!

这种心态,跟后世赵匡胤刚得天下那阵子,说“之乎者也,助得甚事”时,是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