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酒宴结束、喝多了休息的时候,诸葛亮可没歇,还连夜找了新任管雒阳兰台的官员,确认有多少西域书籍已经从兰州送来了、翻译进度如何。

然后诸葛亮利用职权把所有他需要的东西都先调来,表示让自己府上的书吏再多抄一份后,立刻归还。

诸葛亮五年前入仕的时候是刘协朝廷的灵台令,管过“出版署”,所以他在这个系统里当然是有话语权的。

后来他自己高升调走了,刘备称帝后新的太史令、灵台令等官职都是诸葛亮当年身边的丞、掾。所以说白了如今朝廷整个出版传媒系统的官,都是诸葛亮原先的直属下级。

看了一夜之后,诸葛亮总算是找到了两本已经翻译好的,一本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一本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另外还有柏拉图的几个没翻完的《法律》、《政治》。

其他学者的都还一点没翻呢,而且拿到的原著数量本来也不多,已经翻了的部分其实也不信达雅,毕竟东西方术语差距太大。

而柏拉图的《会饮篇》之类的,相关审查人员看了一部分概述后就没让翻下去,也是文化差异显得太污秽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注:柏拉图的《会饮篇》里面讲到很多“精神爱情”,我们今天经常说的“柏拉图式”其实就是来源于此,但大多数人都误用了。

柏拉图会饮篇里一开始讲的是哲学家前后辈同性之间那点事儿,最初没有女人参加。所以以后装文艺把妹的时候别用这个词了。)

诸葛亮随便翻阅了一些,有的觉得想法差异太大,有些倒也东西同理,就当是了解一下异邦人是怎么想的。

可惜始终没有找到历史类的著作,这让诸葛亮无法通盘了解到实在的信息。也可能是这些历史书篇幅太大,前两批带书来的西域商人都没带这种大部头的。

诸葛亮就来李素这儿求书单,顺便想确认一下李师多出来的这部分认知到底是哪儿看来的。

……

李素对于自己昨天表现引来的后果,倒也有所认识。

他知道诸葛亮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但他又不想多解释,于是就一边喝着茶,一边给诸葛亮指了条明路,转移诸葛亮的注意力:

“这些东西,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历史书里都有。希腊是个比罗马更早的文明,你找到的《理想国》的作者柏拉图,就是希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