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亿都花了,也不差几个亿的设计勘测费,当然要优选最实事求是的最佳方案,不能拍脑门决策。对于设计师和测量员的价值,也要充分尊重和肯定。

当然,最后真决定修了高架水渠,后续使用过程中,每年也要再给点日常清理维护费,但这个钱跟造价比,绝对是非常便宜的。

毕竟别说罗马帝国了,便是更早几百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修的石头高架水渠,一直到刺客信条艾叔的时代、大航海前夕,都能保存下来大半遗迹,21世纪人去意大利旅游,还能看到一些。

坚固的石砌拱圈建筑嘛,只要别刻意搞破坏、不养护,千年不倒都正常的。

现在,一切的决策关键,就回到了能不能掏这五十亿、什么时候掏得出来的问题了。

李素犹豫思索技术细节的同时,旁边颇有大局观的诸葛亮却是先反应了过来,诸葛亮很果断地劝说:

“李师,您犹豫不决,是觉得这个方案,技术上有重大疑问么?”

李素回过神来,谨慎评估:“有点小疑问,不大,主要是钱的问题。”

诸葛亮一挥手,让马钧先退下,同时让工曹从事桓阶也退下,不能听后续的机密谈话。

然后诸葛亮才单刀直入地劝谏:“既然只是担心钱,那就先把新城选址最终敲定下来吧。您也说了,这是未来国都有数百万人之后,才要担心的事情。

现在您刚造新城,第一年都未必造得完,刚造好,前两年最多也就十万二十万人住。人少的时候,用水怎么都好腾挪解决,让百姓自己各想办法便是。

我们既然技术上有了把握,那便是有了一个兜底的下限,心里不慌了。前面也说了,雒阳人口多起来、陛下把朝廷迁回,至少都是三年之后。

以袁绍、曹操如今的局面,三年后袁氏肯定是灭亡了,曹操能不能收拾干净还不好保证。但到时候朝廷的财政压力必然比现在少很多,军费可以比巅峰时缩减。

到时候,朝廷还怕拿不出这五十亿钱么?而且也没让一年就拿出来。这种工程,肯定要循序渐进修好几年。

我看挖河和拼接高架倒是不费时间,可是铺高架那四十里石质水槽,要加工出来,不知要采秃多少坚硬的山岳,动用多少石匠。真准备修了,前一两年的钱,也济不了多少事。

只能是先拿来采买雕琢生产这些石质水槽,攒些零件。最后一年资金全到位了,再挖沟打地基、架桥拼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