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名菜之所以名,只是因为它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只能做到这一步,在当时算很不错了。

李素前世对河南菜也不是很了解,这一世刚来雒阳的时候,只能先循序渐进让府上厨子学“黄河鲤鱼焙面”,但吃了没多久就寻思进一步升级了。

他想到后世那么多“香辣烤鱼”、“诸葛烤鱼”的川菜馆,对于肉质松散的鱼,都是先刷脆皮油料炙烤、后放到铁板盘子上加其他配料煨,如此处理出来的鱼,比传统鲤鱼焙面的“先把鱼油炸定型”更加紧实一点。

李素当然是本着实用主义,博采众长,让厨子把油炸与炙烤结合,把糖醋熘改良成铁板煨,各种尝试,最后成了现在这个鲤鱼焙面和诸葛烤鱼结合的新品种,只是香辛料不如后世多。

当然,原本历史上的“诸葛烤鱼”其实跟诸葛亮毫无关系,都是后人牵强附会出来的。但这一世李素搞的烤鱼,倒是歪打正着真的跟诸葛亮有关系了。

毕竟这个月诸葛亮每天也来他这儿一起蹭饭,大家吃得不满意就一起切磋提意见,算是共同针砭时弊改良的结果。

诸葛瑾很快就吃得怀疑人生,姜还是老的辣,什么材料到司空府的厨子手上都化腐朽为神奇。

……

饮宴酣畅之处,李素和诸葛瑾才开始聊起此番移民和建设新都的正事儿。

李素有很多考核指标要向诸葛瑾了解,诸葛瑾也有很多骤然见闻的不解之处要请教。

李素吃饱之后,停杯投箸,随口问起:“子瑜,这次组织益州移民,一共来了多少人?多久可以到位?人员构成有好好组织琢磨过么?”

诸葛瑾也刚好放下银箸,差不多吃饱了。他意识到李素这是体恤下情,怕他吃不饱——

酒宴上,如果存在明显的上下级关系,领导都放下筷子问话了,下属哪怕还没吃饱,也是不好意思继续吃的,那一顿酒宴基本上就算结束了。

上下级吃饭和请客户吃饭是完全两种模式,李素这是为下面人着想,才一开始只管吃喝什么都不问,看诸葛瑾都不怎么吃了他才问。

诸葛瑾成竹在胸地回答:“之前每年益州对外移民,都是按您的要求控制在二十万人以内、五万户以内的规模。

这两个指标哪一个先到线了,就停止扩大,这也是为了让百姓有个稳定的预期,不至于因为担心移民而影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