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如果袁绍真死了,而且也确实埋下隐患,这也不代表这些隐患就能立刻爆发。

我们确实可以摆出‘因为河内上党大战也损失了不少元气,所以无力进取’。可正因为袁绍一方在战略上屡屡中计,我们不能排除他们到时候‘想多了’。”

法正也附议道:“荀令君所言确是审慎之言,明明这次我们是真心袖手旁观、等袁尚袁谭自相残杀、曹操相助其中一方。

他们却以为我们是装的,以至于因为害怕陛下而不敢妄动,有隐患有不满也憋着。那样最后我们岂不是白白等了?

李司空之谋,应该加上一些更有‘诚意’的证据,让敌人相信陛下在明年的战略方向安排上,另有转向。这事儿得明示不能藏着掖着。”

不得不说,荀攸、法正指出的问题,正是刘备阵营用计用多了的后遗症。

哪怕哪一年你没用计,敌人也会每晚睡不好觉,偶尔噩梦惊醒怀疑是不是在憋别的坏水了。

就像楼上深夜回家、脱皮鞋丢了一只在地板上、吵醒了楼下睡觉的。第二只鞋如果迟迟不落下,楼下反而睡不着了。

在场谋士当中,只有诸葛亮暂时没有说话,但这不是说他忌惮师生身份不好指出李素的问题,而是以他对李师的理解,总觉得肯定是在别的方面另有安排了。

刘备听完这些建议之后,初始还有些诧异,随后似乎是被提醒、把某些问题融会贯通了,抚掌笑道:

“公达、孝直皆持重之论,是朕的问题。伯雅此番表谏,本就有两部分,另一部分是关于民生建设的,朕以为跟军略大计无关,所以没拿出来讨论。

现在看来,伯雅所言,俱是为一个目的服务,或许是奏短论长,书不尽言了,还是众卿为朕解惑了。这样吧,你们先看看伯雅这部分对民生安排方面的奏请。”

荀攸等人一愣,原来是李素的表章很长很多,有各方面的内容,刚才时间仓促,刘备只拿了一部分出来讨论。

既然这些都是有关联的,刘备也不急于一时断章取义,就让宫中常侍取来茶点,让三人慢慢揣摩把李素奏言的所有部分都细细看完。

诸葛亮对李师的想法更了解,所以他第一个看完,顺带着帮人解读。

诸葛亮:“原来李师在指出‘河内上党河南均残破,明年不宜速攻袁氏’之后,还建议了‘应该在南线改善后勤、整顿道路,摆出因无法攻袁而改为主攻威慑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