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部队因为一开始缩在大坝上,躲开了水流最汹涌的位置——

但凡溃坝涨水,都是越到下游流速虽慢,但水分布得比较均匀,整个战场都会被淹到。而上游刚刚决口的位置,往往是只有溃坝的那几个点特别汹涌,但别的没水的地方可以完全躲开。

关羽是有意为之,会指挥自己的部队躲开决口点。张郃高览却不知道上游到底哪个点决口,这种信息差之下,关羽的部队沿着沁水南岸选了一条较高的河岸土垄缓缓退兵,张郃高览竟不能挡。

就算冲到关羽面前的部队,也不成建制,后军援军根本无法快速集结汇拢。无奈之下,他们只好远远地呈松散的半圆阵包围关羽,无法上前交战围歼。

不久之后,野王城守军望到西面火起,稍稍评估了一下冲到城下的水势,诸葛亮立刻吩咐打开临河的北城门,把关羽军的走舸全部派出去接应,船上只留划船的必要水手,不留战兵,以便接应到关羽之后可以尽量多装一些骑兵回城。

别看这一步看似轻松,实则这才是今晚诸葛亮安排的诸多步骤中最难做到的——因为沁水涨水了,流速加快,艨艟这些需要靠一定风帆动力的船,根本就扛不住逆流的水速,无法往上游逆行。

走舸上的划船士兵,个个都是提前昨天午餐、晚餐两顿都被奖赏饱餐了肉食,还喝了酒,全都选的臂力过人的精壮之士,才能做到顶着大水逆流划船。

又过了一刻钟之后,关羽且战且走往下游撤退,诸葛亮派去的走舸又接应得力,双方相向而行,才算是通过沁水水路把关羽的部队接应回城。

计点人马,三千轻骑兵回来的其实也就两千骑,毕竟他们一开始踹营的时候就跟麹义的部队血战,后面还遭到张郃、高览两度截杀。

最后还免不了在积水的道路条件下行军撤退,淹死冲走两三百个人都是很正常的。林林总总加起来,可不得死一千精骑。

铁骑兵那边的战损,也有三四百人。不过加起来不到一千五的骑兵损失,换来打崩麹义的两万人,而且大水漫灌对张郃高览营地也造成一定损害,这个交换比绝对是非常划算了。

……

袁绍本人并不在野王城西的围城营地,他的营地要稍稍后方一些,所以他是七月初二天色将亮的时候,才得知了前方的挫折。

袁绍很是生气,第一反应是觉得不可能,厉声责问盘查战况,还想处分麹义,觉得麹义是不是泄密了还是跟关羽有勾结故意放水。

沮授闻讯后,不顾自己如今还没有恢复信任,紧急求见苦劝,总算是拦住了袁绍。

当时,袁绍最初对着沮授就劈头盖脸质问:“若不是麹义泄密,关羽怎会知道我军在上游拦河筑坝?从而奇袭?这事儿友若让我行事机密,连张郃高览都不知究竟!还有谁能泄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