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脸色有些尴尬,正直地指出:“观陛下之经历,大志而弘毅,宽仁有雅量。如今国朝中兴,确是气象蒸蒸日上。然仍需人君者勉励慎德、夕惕若厉,不应指望天命……司空若在长安,怕是也不会妄解谶纬虚妄。”

刘备其实也知道,该努力还是要努力的。被钟繇直言一说,倒也改容正色、私下里认个错,表示自己刚才不小心嚣张了。

反正旁边人少,又不是大朝会,皇帝认错也没几个人听见,不丢人。

暂时打住了天命谶纬的话题后,刘备继续问升官封爵的事儿。因为他也看了,李素送回来的捷报里面,确实是给一群人都请了功劳,就是希望刘备封赏的。

刘备跟李素从患难之交发家,也有十一年了,对李素的行文措辞态度潜台词非常了解,他知道李素不仅仅是为部下争功那么简单。

刘备就针对黄忠、太史慈他们几个,问钟繇荀攸该如何处置。

“元常,你可别再拿除夕前一天搪塞朕的那番话再来搪塞。那次你说孔明年少,过完年也不过虚岁十九,骤然暴居高位是揠苗助长。那这黄忠呢?

都五十三了,哦现在过完年都五十四了。年轻时没机会立功,这年纪就是给个杂号将军也不早了吧。斩孙策之首功,再高一点也是该的。”

钟繇刚才已经把堂堂正正的法定情况都说完了,这种法外加恩的特事特办,就由荀攸来斡旋。只听荀攸诚恳权衡,试探了刘备口风后,建议道:

“陛下,臣以为黄忠斩孙策之功,可加为安南将军,此功可谓殊勋,跳过寻常杂号将军也是情有可原的。”

刘备:“可以,就先安南将军吧,你先这么拟,具体五日后朝议的时候再定。其他人呢?”

荀攸钟繇商量了一下,先给个草稿:太史慈由伏波将军加为安东将军。因为太史慈此番算是决战的第二功臣,只是没杀到孙策,但一开始的苦战都是他打的。虽然后来需要黄忠周泰救援他,但那也正好证明了他打了硬仗。

只不过黄忠是从射声校尉升到四安。而太史慈是从杂号将军升四安,所以黄忠多升了一级,升完后两人的结果还是平级的。

周泰、甘宁等人,此战没有决定性战果,所以楼船将军和横海将军的杂号将军号就暂时不变了,各加几百户封地,或者亭侯该升乡侯的升一升。

不过,等吴会之地彻底光复后,荀攸估计周泰和甘宁也能再捞到一次正式升官,到时候到四安也是有可能的。

四安可能位置不够用,那就酌情挪两个到四平。反正平南平东也有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