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上面这些分析,或许有人会奇怪:既然扬州之地只要扮演牵制的“铁砧”角色,拉扯敌方兵力,那么是否全取吴会,影响有那么大吗?

刘备和李素,难道就缺太湖平原那不到两百万的人口和生产力吗?

答案是:人口和生产力或许不是很重要,就算人口归了刘备,要动员吴会之地损耗也比较大。

但拿下吴会,最关键的是可以得到长江的入海口——这一点的重要性,如今汉末所有军阀都没注意到,包括刘备也没有注意到,只有李素帮他注意到了。

毕竟眼下天下诸侯都不觉得海运航路的畅通有多大价值,哪怕已经在三韩和济州岛殖民、掠夺东夷人的曹操,也没有完全意识到长江口的价值。

拿下了长江口,李素在荆南和交州造的那么多适合远航、低成本海运的大船,刘备阵营在航海上的种田成果,才能充分变现、南方各州彻底互通有无,资源整合优化,提升整个南方的种田成果转化。

未来,说不定还能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对曹操在三韩乃至曰本九州岛的那些小动作,做出反制。在中原大战的时候,提前把曹操的海外人口和物资掠夺渠道掐了。

万一哪天袁绍反悔了,对糜竺之前许诺的“辽东之地每年给袁绍价值五千万钱的物资进攻,作为辽东臣服的包税”条件不服,想指挥曹操的海军彻底花代价把糜竺灭了。

只要长江口在李素手上,那么大海就是没有疆界的,李素想救谁就能救谁,保住糜竺不在话下。甚至还有可能对华北沿海地区也搞一把海盗反制。

可惜的是,计划想的很好,李素手头可以调用的兵力却不多,他拉到柴桑前线的兵马,满打满算三万多人,已经把沿途可吸收转化的战俘都算上了,转化了大约数千人,还有长沙郡鲁肃临时又给他征发的一些兵员。

还没来得及转化的江东俘虏也有两万多,但那些人忠诚度明显不可靠,一个月前都还是给孙家卖命的。李素如果直接派上战场,说不定就成定时炸弹了。怎么也得感化一年半载、开开诉苦大会、洗掉他们脑中对孙家的忠诚先。

至于荆州地区的其他兵力,那是不能动的,高顺在南阳—襄阳全权防守,既要扛着雒阳方向,也要扛着颍川许昌方向,压力同样不小。而且高顺不是什么智谋之士,要是被袁绍曹操算计了也挺危险。

为了消弭这个潜在威胁,李素还把之前派到巴丘、为荆南守将出谋划策的徐庶,派给高顺打下手,帮他查漏补缺一下军务计谋方面的短板。

同时也请鲁肃继续北上,把治所从长沙移到重新光复不久的江陵。由鲁肃居中统筹整个荆州后方的战争动员、调度资源兼顾支援北线高顺和东线李素,建立一个响应更全面迅速的战略支撑点。

这种情况下,结果就是李素前线始终只有三万多精锐机动部队。对面的敌人江北有八万、江南三万,加起来又是十一万。

李素全靠战船科技绝对领先,东吴方面主力战舰损失大半,才能维持住战线。否则光是陆战硬拼,李素连拖平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