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如张允所说,可以靠江陵城里的大笔物资支持长期作战,那么即使拿不下来路上的咽喉要地汉阳,也暂时可以接受了。

反正最后想走总是走得掉的。李素总不可能在汉阳附近的江面上再临时施工、搞个铁锁横江,把长江都截断了吧。

周瑜想到这儿,觉得还是可以先把准备工作准备起来。

毕竟集结部队需要时间,眼下还不是最终决策的日子。如果后续风向不对,还能随时收手嘛,自己也可以趁着这段时间,多了解一下李素治下最新民心士情,跟蔡瑁所诉苦的内容相互佐证。

念及此处,周瑜挥了挥手:“放开他吧,张允,为了防止你们暴露,我就不给你留回书了。不过你记得把话带到,本都督即日起,就会调集柴桑周边豫章、庐江等处兵马。

计有精锐水军三万、山越蛮兵两万。你们若是起事晚一些,我还能从主公那请求更多人马。不过,你倒是说说,蔡瑁如果动手,他希望在什么时候。”

他最后这个问题,看似是信任了张允、再多观望一会儿,实际上也是最后暗藏了一个考验,如果张允完全不说时间,或者说出一个精确的时间,那他都会倾向于认为那是李素的诱敌计谋。

正如演义上阚泽帮黄盖去曹营诈降时所说:背主做窃,岂能定期?

叛变这种事情,都是要临时找机会的,如果说得太精确,那肯定是诈降了,是跟主家窜通好了才能确保到时候肯定能动手。

但是如果完全没有期限,连个大概的范围都不给,接受叛变的一方也不好准备接应。

张允倒是没想那么多弯弯绕,他只是奔着蔡瑁真心投降的考虑,设身处地为周瑜着想:“周都督,具体日期实在难以约定,毕竟蔡都尉也不知江陵城防哪一日能有破绽、能适合他借口换防夺城。

不过,以李素如今行事风格,他在十月十五宾贡科科举之日前,应该是闭门不见客的,对其他军务民政的关注或许也稍微疏忽些。

加之常科结果出来之后,荆州本地世家怨恨沸腾也差不多该发作了,总归是十五日前后那几天最容易动手吧。一旦二十日之后,宾功科考完判完、张榜公布,李素肯定会全力经办其他军政事务。”

“那也就是十五日前后几天,最容易得手。行吧,那你先回去,等到他有机会动手了,动手之前两三天再快船偷来报信,我自会安排接应。”

周瑜吩咐完,便让人把张允送出去了。至于到时候是不是真的接应——周瑜目前只是安慰蔡瑁张允的。

张允日夜兼程,又赶了整整六天路,才回到宜城,跟蔡瑁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