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促略做准备之后,董承便匆匆带着三千骑兵往龙门谷北口奋死突围,他也知道现在得抢时间,袁术军要绕路要翻山,拖得越久敌后的袁军规模就会越聚越多。

可惜董承军冲到谷口的时候,居然已经有近万人的袁术军堵口死战,带兵大将还有两路,可见准备非常充分——毕竟袁术军可是成功用计拖延了整整一个晚上,有那么多人得以绕路举着火把翻山过来,也不奇怪。

一路袁军是昨夜从西边洛水附近山坡翻过来的,带兵将领是梁纲。另一路是东边太谷关与伊阙关之间山上翻过来的,带兵将领是乐就。

袁军没有强弩没有长枪,都是刀盾弓箭,也是为了爬山方便,太长的兵器累赘。

这样的装备,面对骑兵还是比较劣势的,无奈龙门谷北口的地形比较狭窄,而且袁术军仓促砍了些木头做了简易的临时拒马、迟滞骑兵的冲击力,再用弓箭抛射刀盾堵口,加上人数是突围部队的三倍,扛过一番番的血腥冲杀之后,愣是死死把董承的突围部队堵住了。

与此同时,正面的纪灵带着剩下的五万人,投入了不计伤亡的决死猛攻,攻关烈度堪称数日来之最。

袁术军全部的配重式投石车也火力全开,矢石如雨压得关上只有二十分之一规模的守军抬不起头来。

一时之间,伊阙关墙之下,尸体枕藉,血流漂杵,几个关墙被石头砸出缺口的地方,因为争夺特别激烈,两军的尸首甚至堆起了半丈多厚。

投石车也盯着这些点继续砸,机缘巧合把砸塌崩落下来的夯土覆盖在尸体上,几乎形成了京观,直接把尸体埋在了下面,也让后续发起冲锋的士兵可以踩着尸土堆往上冲。

关口北侧,董承的突围骑兵战死了一千多人后,唯恐皇帝在乱军之中被流矢射杀,不得不退回来,然后从关墙上再抽调预备队加入到突围军中,试图最后搏一把。

可惜的是,突围战的伤亡交换比,显然比守关要惨烈得多。守关的时候一个守兵或许能换掉攻城部队五条人命,而拿去打进攻战冲龙门谷北口,能一换一就不错了。

大量的有生力量在突围中被损耗掉,到了正午时分,纪灵在不计代价付出了总计七八千人的血腥伤亡后,终于彻底攻破了伊阙关。算上前面两三天的攻打,袁术军为了夺下这个关卡,累计死伤了足足一万多人。

墙上仅有的最后数百名没有负伤的守兵,和近千无法行动的重伤员,也崩溃投降被俘了——其实要不是皇帝就在这儿,他们会投降得更早,这种伤亡比例根本不是一般部队扛得住的。

看到背后的关墙被突破,还在冲杀的董承与刘协内心升起一股绝望。完了,一切都完了。

“我是大汉天子,尔等要弑君耶!”刘协看着越围越拢的满脸是血的野蛮士兵,颤音哭喊。

董承身边最后还有不到两千人,还得再分出一千人去身后的方向,试图封堵纪灵的狂追猛扑。可因为知道关墙已经被破了,这些人士气狂泻,一些士兵已经无心再死战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