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雷厉风行地就把“跟进变法”这个大方向定了。

此后短短半个月之内,曹操就在荀彧的辅佐下,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民间“承包物流业”的政策。

荀彧劝他模仿刘备和李素、把目前的海运成本核算一下,作为基准价。然后鼓励民间商人和技术官员群策群力改良目前的沙船,力争要造出比之前从糜竺那儿抄来的沙船更靠谱、适应性更强航速更稳定的船。

然后,曹操还在新政中承诺:凡是技术改良导致航海运费比目前统计的基准价下降的,节约的部分朝廷按五五开分一半照样付给技术革新的那家商号或者官员!为期一年!第二年开始分成降低到三成,但持续分五年!

而且关键的是,新船改良之后,徐州官府会推广造新船,凡是有别的民间商会或者官府造这种新船导致的运费节约部分,也要分给发明人!而不仅仅是发明人自营的那部分收益才给!

毫无疑问,这是曹操和荀彧把李素的“专利法”也抄了,铆足了劲拼命鼓励用科技降低航海运输成本和风险。

这样曹操在三韩征服积攒的家底,才有可能低价运回来、反哺即将到来的中原混战战场。

这种事情,如果是和平年代,在大汉重农抑商的政策导向下,是不可能出现的。

但谁让现在又是乱世呢,曹操为了夹缝求生连盗墓支持航海业的事儿都做了,让他稍微重商主义一下,尊重保护一下知识产权和商人的工业产权,也是权宜之计。

第574章 打了胜仗一定是好事吗

数日之后,一个普通的冬日,邺城骠骑将军府,袁绍正在跟他麾下的幕僚们商议着日常政务。

讨论内容无非是军备和整顿财赋这些议题。与会的沮授田丰、郭图审配等人,照例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辩得非常热闹。

便在此时,今天没来参加会议的许攸,忽然提出拜见,袁绍也很客气,姿态上非常礼贤下士,让人立刻快请。

袁绍和颜悦色地请教:“子远这几日可是奔忙不易,听说是去下面郡县了解情况了?正好,你也说说刘备那个租庸调输的改革,我们该如何借鉴、借鉴到什么程度。大伙儿各持己见,一时委决不下。”

原来,许攸如今在袁绍阵营内的谋士地位,已经爬升到超越田丰、仅次于沮授的程度了。跟沮授的差距,也不是很明显。

许攸现在的官职,除了骠骑将军司马外,另挂了朝廷的护乌桓校尉。前者代表了他在袁绍麾下的幕僚级别,后者是为了便于把他的待遇提升到比两千石,可谓是实权和待遇都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