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有原本就属于西域都护辖内的车师、高昌、龟兹、鄯善、精绝、莎车、疏勒七邦恢复贸易。

还有作为邻国的乌孙、贵霜、安息商人来到。

其中乌孙人和贵霜人马铁是认识的,玉门关外的汉人通译也有懂他们语言的。安息人据说好多年没来了,马铁听都没听说过,但民间还是找得到通译,最终还是能辨认出他们的国家。

可惜的是李素对于贵霜人和安息人并不是很感兴趣,毕竟这两个国家分别等于中亚那堆斯坦和两伊地区,后世不算什么文明很发达的国家。

李素原本还期待彻底平定西凉和羌乱后,能恢复有更大利益的贸易呢,查看了一下发现都是小鱼小虾,忍不住问马铁:

“来的商旅里面,没有来自极西之地的罗马国的么?哦,发音也许是罗姆,也有可能被古人称为大秦的,都是白肤卷发。这些商旅过来,应该是来购买丝绸为多。

对了,今年为了恢复西域商贸而提前准备的蜀锦,如今卖得如何?西域各地行情有让我们自己的商人打探么?”

很可惜,马铁非常想帮李素把事情办成,但没结果就是没结果,无法强求。反复查访之后,马铁也只能实话实说:

“确实不曾听说有罗姆或大秦西来的商旅……往西各国的蜀锦价钱,倒也有所打探。就说在这酒泉郡弱水码头,如今一匹是八千五百钱,陆运出玉门关就是九千钱了,加上出关的税要一万钱。

西域都护七邦在一万两千钱到一万四千钱一匹。乌孙一万五,贵霜国两万余钱。再往西听说涨得就不多了,但货越来越少,也没人特地去卖。”

李素有些不甘心,但看马铁给出的数据言之凿凿,他亲自调查后,也只能接受这个结果。

他内心也基本相信了,后世德国考古学家里希特霍芬那些形成于19世纪末的“丝绸之路”学术观点,大概率果然是错的。

汉朝的时候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直接从东亚运丝绸去罗马的贸易之路。

有的只是把丝绸作为一般等价物、当钱一样随机一站站往西花的中短途贸易。所以,没人特地运一两万里运到罗马,偶尔扩散到罗马也是意外,就跟西方的金币扩散到东方是一个道理。

罗马人虽然也偶尔穿珍贵的丝绸,但很多是大马士革锦缎和波斯的塔夫绸这些山寨货。(唐朝时东罗马出土的丝绸,大马士革锦缎占85,波斯塔夫绸占14,唐产的只有不到千分之五。)

李素也想帮马铁出点主意优化招商引资,可惜无法违背陆路超长途运输成本巨高的自然规律,只能放弃让罗马人来重金买丝绸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