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一般是二月份开始春耕,农历七八月份就能秋收。在交趾郡,因为天气炎热水分充足,稻米可以天然种植两季,哪怕没有专门引入林邑稻这种新品种也无所谓。

同时播种开始的时间可以比北方提早一个月,一般正月就开始种了,种正常稻米也只要四个半月成熟,五月份收割一茬,六月初再种,到十月底前全部完成收割。

所以从每年十月底到来年正月初的两个多月,是交趾难得的农闲时间。赵云趁着冬天来进攻,固然是避过了酷暑,却也便于士燮的坚壁清野和动员农兵,算是一得一失。

如今是腊月初,士燮动员了至少两万交趾本地的青壮临时从军。尤其是他的两个儿子从谅山隘准备撤退前,已经派了信使飞报后方,给士燮时间准备坚壁清野。

士燮把龙编周遭小县和乡村里的百姓大量集结到郡城中,不给赵云枪百姓粮食补充军需的机会。这些临时进了郡城的青壮无所事事,当然要临时发粮赚外快给士燮当兵了。

如此以来,士燮在交趾战场可以动用的部队,临时膨胀到了四万人!

此外,士燮还有一支可以随时求援的援军,那就是他之前以唇亡齿寒为说辞,从南边林邑国求来的援军。数量也高达两万,虽然这些士兵战斗力不太行,大约介于交州正规军和临时征发农兵之间吧。

林邑军队由林邑国王区山的太子区疆带领,还有区疆的外甥范熊为副,驻扎在距离龙编县东南方向一百二十里外、红河入海口处的武安县(相当于后世河内的外港海防市)。

因为林邑国的国土大致相当于后世的越南中南部地区,所以非常狭长,大部分河流都是横穿过林邑国国土,无法形成内河航运。林邑人南北交通都是贴着海岸线用小船运输的。

区疆屯兵武安,一方面是便于万一形势不对可以立刻海路往南退,而汉军没有海军,区疆可以来去自如。

另一方面,也是既跟士燮成掎角之势、一旦士燮有危险就能顺着红河逆流而上夹击赵云救援士燮,又不担心被士燮逼着去打头阵当炮灰,可以骑墙坐山观虎斗,说不定赵云和士燮两败俱伤的话,林邑国还能直接把交趾郡都给吞并了!

士燮当然也知道区疆内心可能的想法,毕竟他给林邑王求援时送去的钱粮财物、许诺的割地赔款也不是很多。对方不可能是看上那一点蝇头小利就带着国中主力过来给他打工的,肯定是另有所图。

既然是互相利用,有些事情假装看不懂吧,看太透就连临时表面兄弟都做不成了。

士燮加上区疆,理论上六万大军!而赵云才多少?

从南海郡出兵的时候,赵云号称是一万五千人,但是攻打郁林郡时多多少少有损失,后方收复各县和谅山隘口险要这些也不能完全连哨兵都不留、不稳固后方统治。

所以一千五百里奔袭下来,赵云哪怕再节省人力,到龙编城下的依然不到一万两千人——比从南海郡出发的时候,已经少了三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