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孝,你说,若是我们按咱近日新商议的那套说辞条件,去跟袁绍再次谈新的分赃条件、谈一起效忠燕王,袁绍能收手么?”曹操眼神无焦,似乎对吕布耀武扬威的叫骂并不上心,只是讷讷地问郭嘉。

郭嘉冷冷说道:“还是那句话,袁绍此人贪小,又厌恶损失。贪小之人,见利容易冲动,赚了还想再赚,往往收不住手。文若此前建议向天子申诉、愿意让出六县赎我军离间诸侯的嫌疑,天子没有答应。这固然有天子受张邈蛊惑的原因,但袁绍继续对天子施压,也不无影响。

所以,对付袁绍这样的人,以妥协求和则和亡,以抗争求和则和存。明公让出六县,示天下人以诚,袁绍继续紧逼不舍,则曲在袁绍不在我,天时大义已经扭转,此时最好的选择,就是孤注一掷击破袁绍一部,然后乘胜求和。

让袁绍看清楚我军还是有一战之力的,之前退避三舍是我军为了保存仁义之名,不是我军打不过。而且此计原本最需要担心的,就是让袁绍恼羞成怒、因败而下不了台,所以最好是别对袁绍的嫡系爱将下毒手。

如今吕布逡巡不前,被袁绍表奏天子加封高官重爵才肯向前,则袁绍与吕布的嫌隙,已然连我们这些外人都看得见了。请明公急击勿失,集结我军精锐,与吕布一战。放过颜良、文丑,到时候稍稍击退吕布,显示我军勇武后,立刻找袁绍求和。

并且与袁绍身边得用谋士陈明利害,让他们转达明公‘帮助袁绍消耗内部不臣之人’的美意,袁绍有了台阶下,而且丢的不是他嫡系的脸,也就见好就收了。袁绍此人好谋无断,麾下谋士众多而各执一词,其常不能决断,这是我们难得的机会了。”

曹操闭上眼睛想了一会儿,心中艰难地做出了决断。

他知道,郭嘉的政治眼光不如荀彧,但现在他彻底没法走荀彧指明的路了,没机会——因为天子不争气!

当然了,曹操也知道,就算荀彧知道如今这个天子不能辅,荀彧也不会教他选现在这条路的——这个口风,曹操不是没有试探过,而是在半个月前,他把荀彧派去雒阳之前,给荀彧私下里置酒践行时,关起门来跟荀彧两个人私聊,问过了。

当时,绝对没有第三个人在场,曹操也是先灌荀彧喝了一些,确认对方已经有些酒意,他能看出是不是酒后吐真言,还是掩饰之辞。

当时曹操问了一句实在不得已的、有点大逆不道的话,请荀彧推演:如果当今天子实在不可辅,匡扶汉室也已经不可能以辅佐目前这个天子的方式来实现时,兖、徐二州又该何去何从?

当然,曹操说这话的时候,绝对没有说他要对天子不利,他也不可能去对天子不利。他只是让荀彧想一条最坏情况下的备胎方案。

换言之,他问荀彧最坏情况下,兖、徐二州是该自立,还是跟着袁绍拥立燕王。

还是跟着刘备拥立……也不存在拥立了,跟着刘备的话,那就是直接承认刘备称帝了。

或者还有没有第三条路,比如在攻打弑君之贼的过程中多立功,假设弑君之贼是袁术的话,拿下袁术后继续以“攻打袁术余党”的名义干掉孙策、或者至少是让孙策认错悔过、愿意臣服、然后再一起拉个傀儡拥立一下,比如刘表。然后坐观刘备袁绍先死磕。

结果,那天荀彧给曹操的答案是:如果真到了那一天,如果皇帝真的不在了,他认为直接投刘备争取一个高位,是最有利于大汉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