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李素他是见过的,赵云也见过,是五年前十常侍之乱的时候。

当时他九岁,从雒阳南宫的温德殿逃到北宫德阳殿的复道上,跟着何皇后与万年公主一起跳楼逃生,只有十四岁的大哥没敢跳。当时是赵云接住了他,所以赵云对刘协也算略有救护之恩。

基于这层旧交,哪怕知道李素和赵云现在肯定是更倾向于直接忠于刘备,刘协对这两人还是比较嘉许的。而典韦马超就完全没露脸,只是普通外将了。

刘协想了想,居然使用了一种套近乎的开场白:“卿别来无恙,朕五年没见过你了吧。记得母……母后托你送皇姐就藩,如今她还好吧。”

提到何太后的时候,刘协措辞稍稍犹豫了一下,但最终还是喊母后。

这是因为去年的时候,他举行了元服之礼。

所谓元服,就是成年礼,按说要十五岁才举行。但皇帝要娶妻就得先元服,所以193年朝廷打了个擦边球,提前给刘协元服,然后立刻把伏寿和董贵人娶、纳进宫。

然后按照元服后的规矩,三公就议定他的生母王美人尊号,也追为“灵怀皇后”,跟何后的“灵思皇后”并列。而王美人当年是被何后鸩杀的,把刘协养大的董太后也是疑似被儿媳何后鸩杀的,刘协翅膀硬了肯定对何后心里有所芥蒂,继续喊母后有点疙瘩。

李素有些猝不及防,他是真没料到皇帝的开场白这么卑微求和,连忙逊谢,说了些场面话:“蒙陛下关切,臣自数年前,将万年公主托交其叔、权摄汉中王备抚养,居住王府,并无缺漏。其余臣并不敢窥伺。”

在皇帝面前,哪怕称呼刘备,也得说名字。但是刘备跟皇帝同姓,所以姓可以不说。

他很快结束了客套,然后引到皇帝切入正题。

刘协也不想这么说话,只是投石问路确认刘备阵营诸将的态度,看他们都还很尊君,估计不会干出僭越的事情,才松了口气,追问:“皇叔此番讨伐贼臣之后,又作何打算?”

这是此番面圣的关键,皇帝很担心刘备要控制他,可要刘备吐出到时候浴血奋战攻下来的长安,也是不可能的。

退一步讲,就算刘备把长安让出来,周边右扶风安定郡都是刘备的地盘,长安根本无险可守,刘协回长安住也不放心啊。

秦之四塞,刘备都在塞内了,随便想拿回长安也是易如反掌。

另一方面,李素之所以卡着现在这个点进贡,也是不希望皇帝狮子大开口。要是长安已经拿下,那皇帝还好糊弄过去,让人觉得“长安收复很容易,让刘备还回来也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