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蜀锦每匹指导价一千八百钱,一丈长也就是六分之一匹,就可以折抵三百钱即壮丁一年的人头税。

同理半匹三丈长,可以折抵人头税加两石粮税。一匹六丈,折抵租庸调全部,连徭役也免。

丝质的素帛按照每匹八百钱折抵,葛布按五百钱折抵,麻布按四百钱折抵,全部可以套进去换算。官府兜底无限量收购和卖出,全部打通。

李素看着看着,也忍不住拿出纸笔,在那儿按照各种物价极端情况反复推算,模拟“有没有可能被奸商和豪强利用,囤积居奇炒高某一环的物价从官府处套利”。

但不管怎么算,刘巴这套换算似乎都有较强的自稳抗波动实力,应该不会出大漏子。

李素忍不住点头嘉许:

“不错,租庸调的折价按照二比三比一,兼顾换算简单,又能体现每部分的真实价值,不容易被人恶意套利,子初兄也是做大司农的人才啊。你跟子瑜,一个胜在制度设计,一个胜在劝农励桑,我都想建议大王将来把大司农的职位拆为两部,一部管财政制度设计,一部管民政民生劝慰。”

光一个户部的设计太简陋了,发展生产的人做不好财税制度设置,做财务管理的又不会发展生产。就该跟公司里面运营部门和财务部门分开才对。一个国家怎么能让财务部管发展呢。

第349章 与空气斗智斗勇

李素跟刘巴关门讨论,把租庸调法公示之前的细节磋商完毕,下一阶段自然就是听取蜀中群臣和民间士绅的意见了。

税制改革自古都是大事,不可能君主或者诸侯一言堂的。

如果是全国性的改制,搞个一年半载公示期缓冲一下,都是很正常的。比如后世唐德宗时候,宰相杨炎搞两税法,就公示了半年多,从779年五月份开始公示,780年正月才开始执行。

而考虑到刘备现在统治的只是益州,面积较小交通便利,地方上的意见反馈也比较快,公示期才能缩短到两三个月。

反正汉朝不像唐朝那样普遍一年两季收成,也不存在夏税秋税分开征的问题。

汉末都是秋收之后一刀切收到位,所以李素建议刘备宣布“初平四年七月初一正式实施新税法”,正好赶上今年的秋收。

现在才三月上旬,时间还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