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声巨响之后,附近的地面都微微颤抖,废井的井壁都塌陷了下去,彻底崩碎掩埋了。

不过既然是废井,暴力清理就是了,李素让人把所有碎石和土方全部挖走运走,足足搞了好几天,才把塌下来的全部掏空,再把底部变得易挖的部分凿开,至少比最初的井又深了好几丈。

至于井壁加固,等彻底解决了板岩层、进入正常钻探再说吧。

自贡的盐井都是很深的,汉末时百余丈的井就很普及了,也就是两三百米,最深的个别能到四百多米。唐宋时能达到八百米,明清更是近千米。

最深的记录,是清朝乾嘉年间,一直挖到道光初年,挖了90年,一口井挖到1100多米深,比西方三十年后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刚开始挖石油时都深。

西方一直到一战结束1920年代,英国人在委内瑞拉开马拉开波油田,都只挖到1200米;1930年代日本人在大庆找油也只挖到1500米,所以没能发现1800米深的油。

这边疑似自流井的废井才刚刚百米,还有得挖呢。李素不可能等着看它出卤,最多就是想办法突破这个最厚实的板岩层,后续慢工细活就交给具体管事的人慢慢来了。

按照汉末的工艺速度,两百米以内的,基本上每月都能挖深七八米到十几米。两百到四百米深之间,会降低到每月四五米。四百米往上,就每月只有一两米了,难度是成倍上升的。

也算是工夫不负有心人,李素在自流井这边督导了半个多月,爆破了两次之后,连砸带挖,居然真的把最难搞的那几丈板岩层突破了。

工匠们重新尝到了齁咸齁苦的砂岩土,虽然还不湿润,但觉得至少方向是没问题的,最终出成果,至少要等南征结束回来了。到时候情况够好的话能比现在再深二十几丈。

……

在自流井这边暂时没有取得决定性成果,但这十几天李素也没白留,因为贡井那边在后续量产、磨合的过程中,也鼓捣出了一些有用的、可以便于扩大生产降低成本的好东西。

原来,是李素让人用足够长直的水力锻压铁棍,配合齿链传动的脚踏机构,终于造出了“人力脚踏式镗床”。

这玩意儿技术含量不高,比缝纫机都至少容易一个时代,西方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米兰人就会用了,制造武器铠甲时都用得上。毕竟只是一个旋转的轴加上一个刀头罢了。

刀头固定不转工件转的话,那就是车床。刀头跟着轴转、工件不转的话就是镗床。

文艺复兴的脚踏式车床,只能车车木料,也就是跟后世车珠子的简陋机器差不多,加工金属肯定是不行的。这年代也没有给刀具加冷却液的操作,切硬东西很容易摩擦烧红崩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