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素也私下派人给董和透个气:张肃本来就是巴郡长史,调到武陵郡当长史反而是从大郡调到小郡了,所以不会干太久的,最多两年。就相当于给张肃积累点到“老少边穷”地区为国服务的资历,将来还要调回蜀地,在南中找个新拆分的郡当太守的,待遇如同庞羲。

所以,两年之后,董和就能在武陵郡当二把手了,加上一把手的刘璋实际上是被架空的,这个升迁待遇不可谓不好。因此暂时当两年六百石郡丞董和也没什么意见,反而觉得前途一片光明。

与董和一起投降的李严,被任命为夷陵县令,也就是宜都郡治所的县,辅助赵云守卫东线。其余向朗、马家兄弟等荆州新投靠的人才,也都在宜都、武陵两郡安排。

如此安排之下,刘璋的“武陵太守”当然可以毫无保留地实授。

没过两天,刘璋被宽宥的确证消息就在绵竹战场周边两军中传开了。

刘焉似乎是解除了最后一点担心,知道自己的谋反企图好歹没有造成族灭,还留下了一个儿子继承香火、能有个官职善终。

被毒疽折磨了三个月的刘焉,终于放心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享年六十二岁。

刘焉死后第二天,东州兵就有感于刘备宽厚对待敌人的仁义,无血开城投降了。

绵竹收复,成都平原三郡的战乱彻底结束。

第240章 蜀中对

刘备并没有在刘焉死后、绵竹投降的第一时间,就原形毕露疯狂庆祝。

而是勤勤恳恳一心以朝廷政务为先,花了三四天时间料理完各方关系善后,才能接着奏乐接着舞。

毕竟,这一世彻底平定蜀地的过程,比另一个时空要顺利得多,刘备心中也就没郁积那么多不爽,没有那么急需发泄。

原本的历史上,刘备花了三年搞定刘璋,光雒城就打了一年,创业过程中还先后死了张松、庞统,当然会憋着一股劲儿,想要进了城就分赃告慰。如今没死什么名将谋士,时间也缩短了一年,还有先帝圣旨为后续的安抚百姓工作背书,心态要好很多。

这三天里,第一天刘备就先祭祀了那些被刘焉杀害的内奸,开了个小会定调子,把他们定为“忠于朝廷的义士”,好好给点死后哀荣,也算是把他们还再世的同学、远亲、学生的人心全部收拢团结回来,把一切的仇恨值都巧妙退到已死的刘焉身上。

甚至,为了表现刘备阵营的大度优恤,李素建议,把那些因为杜微、杜琼兄弟被杀而失学的年轻学子,转到江州蔡邕新设的私学,继续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