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清气爽地离开府邸,坐着马车,跟初中生转笔一样玩着合拢的象牙柄折扇,李素吹着口哨,就到了汉中长史的衙门。

冬天嘛,折扇也没个鸟用,只能是当转笔一样玩。

“呦,这不是伯雅兄么,难得好兴致来办点正事,今日有什么公干么,自从主公纳妾之礼,都十几天了,见你天天如在醉乡,不会是在家中跟师妹每日吟诗作对吧。”

鲁肃忙得脚不点地,似乎是在跟一群文官讨论各处山区屯田效果的试点,眼看着就有郑玄门生中的国渊、孙乾。似乎这俩人还比较好学,愿意管理普通民政财政,不比郗虑、程秉那些绣花枕头,只会礼法教化。

看到李素来了,鲁肃也不得不起身招呼。

“什么吟诗作对,我与师妹在家修书呢,《齐民要术》,写完你们就知道了,对你们组织百姓屯田也大有裨益。我今天就是来看看,你们组织百姓屯田规划得如何了,谁的试点比较成功。”李素毫不脸红地撒谎,根本不用打草稿。

原来,自从那天和蔡邕、吴匡无功而返之后,刘备军虽然知道今年是没法南下攻打刘焉了,但民政方面的准备工作却是一刻都不得闲,全部在为“如何把西线剑阁的战略资源调度到东线钓鱼城”作着准备。

这个准备,可能需要一个冬天,再加上一个春天,也不一定能建设完。未来还要长期种田改善蜀中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讲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部队都打到剑门关外了、而历史同期原本在巴郡那边也不存在钓鱼城,那么,后世攻下汉中后的钟会、邓艾,为什么没想到从剑阁转向江州攻击成都呢?为什么非要耗着,或者是偷渡阴平呢?

别人做不了,就说明其中自然有难度,这里面最大最显眼的难度,就是部队、武器和军需物资转运的损耗。

刘备派张飞打巴西的时候,调动的兵力并不多,所以可以少量军粮翻过雨山(大巴山在南郑以南那一段)山脊陆路运到宕渠上游,再走宕渠水路下运。

但对付刘焉在江州方向的两万大军、坚固城池,那就不是速战速决,而是长久围困了,需要的粮食消耗会非常巨大,只有当时关羽绕后甘宁、张鲁那条嘉陵江水路,才可以满足运输的损耗。

因为嘉陵江的支流西汉水,是通过阳安关关前的,汉中盆地征收的粮食,不用翻过任何诸如秦岭、大巴山级别的险恶高山,可以走平原陆运,也就是南郑—阳平关—阳安关,一共一百六十里相对平坦的陆路运输,后面就都是水路。

在蜀地,船运的成本至少比平地陆运便宜五六倍,比山地陆运便宜几十倍。

所以只要嘉陵江能通航,哪怕从葭萌县先到垫江、再到江州、再逆长江而上到成都,绕那么大一个圈子,最终的总运输成本依然比陆路从剑阁道、江油道、绵竹关、成都的陆路便宜好多倍。

尽管前者这个大圈子的水路总航程超过一千五百里,而后者的山路、陆路运输距离只有五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