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李素出现,他什么时候出现,就宣告了什么时候巴郡太守可以成功上任!

得到了准岳父的内幕消息后,李素瞬间就调整了他的战略,改口劝道:

“既如此……我看泰山也不必等大将军调任您为侍中了——大将军不是要先调任泰山为巴郡太守、而后以无法上任为由才留中改任么?

小婿愿意算好时间,等大将军前一道巴郡太守的调令下发后、而后续一道留中调令还未发出时,中间这个时间差,抵达京师、向陛下报捷、告知汉中、巴郡均已平定,巴郡太守可以上任!

而且小婿也是为泰山好,侍中之职,原本或许清贵,但最近接任侍中之职,却不太吉利,因为那个刚病重卸任的董侍中,可是牵连到了刘焉逆案当中。”

嘿嘿嘿,何进和王允也学董卓,想把巴郡太守这个没法当的虚职当成过桥遮羞的垃圾桶,这下玩脱了吧!

(以何进的智商,估计想不出这种官场操作,他和董卓用了同样的招数,可能都是少府王允教他们的)

蔡邕听了,眼神瞬间一亮。

他当然也想回来做官,但眼下京城的局面看起来就不太稳当,能做外官肯定比做京官舒坦。

要是能真的当两千石的大郡太守,不比侍中舒服?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巴郡原先到不了,贤婿来了,不就能到了么!好好好,那我们调整一下时间,贤婿还是先回南阳伊阙关外装病……半个月吧。等大将军假装外放我为巴郡太守的调令一下来,我立刻快马通知贤婿,贤婿再快马兼程进京。

对了,贤婿刚才还说,那董扶董侍中也牵连了刘焉逆案,具体是怎么回事?都怪我刚才没仔细看全部逆信和口供。既然要相助贤婿成此事,不如趁此机会,把所有涉及刘焉同党的证据都先验看一遍,我也好有心理准备,知道近期朝中哪些人还可亲近,哪些要保持距离。”

蔡邕这是想尽快把跟刘焉有牵连的人挑出来,这几个月尽量撇清关系尽量不要交往,免得外放之前的最后关头落下什么把柄翻车。

他现在可是无比珍惜去外郡当太守的机会。

李素便再次把刚才那些书信、供词仔细排列,还亲自指点他验看。

其实在朝廷中枢、牵连到刘焉逆案的人也不多,主要就是董扶,罪证无非也是刘焉伪信里写的那些谶纬预言,什么董扶告诉他“益州有天子气”,“令世侄吴懿之妹贵不可言,可为三公子良配”之类大逆不道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