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按排练好的话术答道:“是蜀地商人,听闻张鲁覆灭,想来蜀道隔绝数年、雒阳茶价定然腾贵,贩蜀山野茶至此。”

守城士兵眼神发亮:“运的是蜀山茶叶?那税可不轻,来呐,细细核查分量,足额缴税!”

赵云倒是忘了这事儿,毕竟原先都是跟随大军行动,谁敢收税啊,顿时有些恼怒。

但李素在车窗里拉了他一把,赵云立刻冷静,交了点钱打掩护。

反正也没多少货,后续大部分的贡品还在典韦军中呢,李素这次带来的这点量,就是先私下里跟自己人打点关系送送礼的。

守城门吏足额收到了税金,大喜过望,不再严密盘查车内客人身份,直接放行了。

……

入城之后,赵云附到车窗边轻声问:“中郎,还是按计划先去蔡御史家?如今天色尚早,会不会暴露我们身份?”

李素:“当然,到时候你持我信物亲自进去通报,很隐秘的。”

赵云:“喏”

他俩聊的“蔡御史”当然是蔡邕了,他们也是到了南阳之后,初步打探朝中如今变动,尤其是重点问了蔡邕动向,知道蔡邕在今年年初,大约三月份的时候,终于是被朝廷第二次征辟。

这次是单独征辟,而不是跟去年那样的“十五鸿儒批发征辟”,所以也就不存在“郑玄、陈纪他们拒绝征辟后,蔡邕单独应征太没面子”的问题。

于是乎,蔡邕在灵帝死前一个半月,终于重新入朝,被任命为侍御史——说句题外话,虽然因为蝴蝶效应,导致蔡邕的被征辟为官提前了半年,但起步官位倒是没变。

这并不是巧合或者历史惯性,而是汉朝官场惯例潜规则如此,对于曾经被罢黜下野的官员,再次征辟召回朝中,一开始授予的官位是跟当初离职时石数差不多的。

蔡邕十二年前罢官时是正六百石的议郎,现在回来自然也是正六百石的侍御史,无非前者时光禄勋系统下的属官,而后者是少府系统下的属官。(光禄勋和少府都是九卿)

但是蔡邕这种人,毕竟在野这十二年里积累了不少学问、声望,这一世更是跟李素共著了《驳灾异论》和《殿兴有福论》,所以做了侍御史之后,肯定也会快速升官,以赶上这十二年里积累的资历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