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遇到落差大的地方、往往本身还是s弯的时候,可以截弯取直,直接在上游挡住水流的山上,选个山体本身比较矮的点,小小开凿一条缝隙。

开挖工程量肯定是有点大的,但因为只有几十米长,还是可以接受,一座船闸的工程量,估计也就等于松软平原上挖几十里运河,技术水平也就是明清时候的船闸,落差别超过三四层楼高就行。

否则这个时代的闸门只能靠大树捆绑来充当,再深的话一个是找不到那么长又粗壮的大树,同时也怕大树形成的闸门不够强度,撑不住最深处的水压。

等有了可以爆破山体缺口的火药,和足够的雍凉流民,就可以考虑开工。

不过,一旦真下决心这么搞,李素也得通盘考虑汉中的战略安全——原先没有船闸,襄阳是不能反攻汉中的,根本游不上来,以后有了船闸,回来也方便不少,军事上就不得不防。

李素注意到后世大致十堰武当山一代,如今居然荒无人烟,没有县城——上庸是在支流筑水上,要沿着后世丹江口往筑水溯流一百里左右,河口地区却没人开发。

李素觉得,如果要开发上庸,有必要在十堰附近修一座县城,截断汉水,不让下游的人偷越。而所有刘备军未来修筑的船闸,都得处于此处的上游,从此往下游一座都不许有。

李素不由追问申凯:“我看这武当山以西、堵水与汉水交汇的河口处,明明比上庸更为平坦肥沃,为何没有百姓定居呢?”

申凯到底是本地人,地理非常熟悉,诚恳地解答:“此处虽然平坦,灌溉也便利,但土质并不结实,都是因为汉水、堵水流至此处平缓下来,泥沙淤积,方圆数十里沼泽遍地。”

李素点头,这才表示理解。

这地方大致就是后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丹江口水库,外加后世的十堰市区。既然有库区和冲积平原,那古代肯定是沼泽地了。

后世十堰能建设城市,是又经过上千年的泥沙沉积,沼泽变成了坚实的平原。

现在想搞活整个上庸地区,得想想看有没有办法把这片沼泽地利用治理成农耕区,这里盘活了整个上庸就盘活了。

李素不是很懂这方面的事儿,只好以后再求贤请教。

……

“不管了,我看这武当山景色不错,我们就在此山以西的沼泽边缘,扎营等候几日,等赵云带着援兵过来汇合,我们再去筑阳。我们毕竟是汉中兵嘛,带太多人进入南阳郡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