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刘备“弃官杀贼”是可以鼓励的,因为你得先弃官,你得先给朝廷好处,皇帝巴不得你弃官后他重新提拔你、再把人情恩惠卖你一遍。

这两件事的政治逻辑是截然相反的。

天下的逻辑是分几个阶段的。

188年就是皇帝让你去哪你就得去哪的威权世界。

露出丝毫在没有旨意授权的情况下、自发靠武力拓展地盘的想法,都会直接被打成反贼,遭到天下共诛之,之前多少忠义的戏码都白演了。

以刘备的智商,他只要注意到这一点,就不会产生试图割据青州的妄想。

从另一个角度说,要是这种妄想行得通,天下也不该是曹刘孙来三分了,而应该是卢植、皇甫嵩、朱儁三分——他们这些年为朝廷收复的地盘,哪个不比刘备多?你刘备算老几?

要到190年,天下才进化到第二阶段逻辑:你可以借着讨董的旗号抢地盘,但仅限于抢董卓直辖的地盘和亲董地方官的地盘。而讨董诸侯之间内战依然是不行的,会犯众怒被天下群起而诛。

而且其中只有抢董卓直辖地盘是毫无政治风险的,抢“董卓党羽”的地盘,风险还是很大的。

主要代表就是孙坚杀了被说成是“讨董态度暧昧不明”的荆州刺史王睿,结果孙坚自己都差点成为朝敌,幸好是摆出非常坚定讨董的姿态立功、加上卖给袁术投效,才躲过了被群殴的危险。

纵观历史,一直要到192年,天下才彻底进入“抢谁的地盘都不需要理由”的第三阶段。代表事件是刘岱杀桥瑁、而后刘岱自己也战死,加上同年的公孙瓒袁绍龙凑之战。

从那之后,任何抢地盘才不用背负“背叛讨董联盟”的骂名,不会成为天下公敌。

李素要是自以为是想靠“先知先觉”劝刘备提前布局抗拒朝廷割据,那才是害了刘备。

……

刘备跟诸葛珪、李素聊了一会儿,反省了自己“急切救民”的过错后,倒也诚恳,连忙追问李素:

“伯雅,此间战事结束,不知道朝廷会不会派天使来查问细节?到时候接使又该如何应对?可要劳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