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是将来被人吐槽“李素这人,那次虽然建了经天纬地的旷世奇功,但也赖他运气好”。

运气?不存在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你李哥运筹得当,算无遗策,准备功课做得细!

……

还别说,李素这人,尽管还是第一次为全局大外交做情报准备。

但只要他认真起来,兴奋起来,愿意一展前世学无所用的屠龙之技,还是很快就有斩获了。

他知道,将来威慑的重要筹码,就是敌我两军的军粮储量对比,谁先预期会饿死,谁就心虚。

所以李素接手后的第一个心思,就动到了确认公孙瓒的真实存粮情况上——他知道,要给被十几万人团团围困的管子城送军粮,那是不可能的。

但李素前世看过《后汉书》,依稀记得公孙瓒被围困管子城这事儿,似乎翻篇横跨了两个年头,最后才粮尽。

从现在官方查到的钱粮文档来看,管子城的粮食也不该只够公孙瓒吃两三个月。

李素知道后来公孙瓒和刘虞是有矛盾的,就怀疑公孙瓒在让下属突围告急的时候,是不是报忧不报喜做了手脚。

幸好,公孙瓒拍到蓟县求救的信使、也就是之前杀出重围的那个名叫文则的勇士,因为回不了管子城,把告急密信送到之后,这一个月来一直就在蓟县军中听候调用。

李素就轻描淡写找了个借口,说是生平最喜欢跟万夫不当的勇士结交,拐弯抹角把文则请出来,好好喝了一顿酒。

那文则好歹也听说了李素跟典韦、关张之类勇猛著称的中层军官关系不错,也不疑有他。这么一个没有城府的武夫,很快被李素灌醉后套出实情。

李素从文则那儿知道,公孙瓒让他突围时原来把城中的两万百姓也驱赶出城了、文则是跟着百姓潮混出城的。

于是李素立刻判断出:公孙瓒确实是抱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喝”的心态,在制造恐慌讹诈刘虞呢。

李素立刻把这个情报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