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大汉朝的吏治都烂到根子上了,举孝廉制度已经荒谬到了各种疯狂作秀和利益输送卖人情。

就算朕不卖,地方上的太守们就真的毫无私心举荐贤才么?举上来的一样是关系户啊!而且那些关系户送的好处,还被手握举荐权的太守赚走了!

这多让刘宏心疼?

在他看来,他是皇帝,天下的官位都是他拿来做人情的筹码,凭啥要让地方官上下其手?

皇帝直接把官卖给个人买家,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不好吗?

可惜的是,他的兴奋并没有引来刘虞的响应。

刘虞语气沉重地叹息劝谏:“陛下,天下有多少真正的道德义士值得如此明诏特赦,您还不清楚么?而且人一多,必然行事不秘。

到时候大家心知肚明,知道别的‘明诏特赦’的人也是给了钱的,甚至是比平常人给得更多,那么那些志士的名声,恐怕会更受摧残!

老臣此议,只是偶尔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还请陛下……唉。”

刘宏又有些失望:“罢了罢了,那这种举动,便少做几次吧。朕今日便授宗伯特许,从此以后,凡是要恩旨特赦、免贡上任的清官,都由宗伯上报。该当如何,好自为之。”

卖官也是有不同的销售渠道的,平时哪怕是西园卖,刘宏也得给十常侍这些营销部工作人员分提成点数,这是古今皆同的,不可能让宦官们不拿钱白干事。

宦官并不是坐着收钱的,他们也很辛苦。要跟官员讨价还价、商量扣率。淡季还要主动打折促销、拉拢转化潜在客户。比如崔烈就是典型的“可买可不买”的潜在客户,是因为遇上大促、折扣力度大才没忍住掏钱。所以一定要给宦官一些好处,鼓励他们抬价和促销的积极性。

所以,如今再特许刘虞,也不过是刘宏在这末法之世,最后再多开辟一条秘密销售渠道罢了。这条销售渠道不会被其他经销商指控串货,还能卖出高价,岂不美哉!

第043章 刘涿郡亦知世间有孔融耶?

四月初一,例行的朝会日。

三公九卿,乃至十常侍把控的内廷、少府诸臣僚,统统其集南宫正殿德阳殿,参加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