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别说,就在这20天里,他又请钟繇帮忙抄写了一部《尔雅》,然后还准备抄《论语》。同时在甄家的工坊里下了更多的楮皮纸、印墨的订单,找工匠雕刻,扩大他的印书卖书生意。

本来甄家也挺眼馋这门生意的利润,动过剽窃的念头。

可惜一来是楮皮纸的配方他们暂时破译不了,他们私下里拿别的左伯纸、配合李素雕的木版去印,发现都会渗开来糊成一团,字迹模糊。

二来么,也是因为见识到了李素的通天能量,印的第一本书居然就能让太常卿为其销路站台。甄家人慑服于李素的后台之硬,在小试技术失败之后,就果断放弃了,乖乖选择精诚合作、让李素赚大头,他们只赚点小头。

而李素扩大印书种类时,之所以先选《尔雅》和《论语》来刻,也是因为这两部书字比较少,都不到一万五千字。大约每部书用三四张长卷轴就能写得下。而其他大部头经典他也来不及找人抄和刻,只能一步步来。

这样的书每部只卖不到一贯钱,以汉朝世家读书人的身份肯定都是买得起的。

因为这毕竟比抄书便宜太多了,如今的人得到一部书都是要好好保护代代传家的。能看几代人的传世之作,一贯钱一部就显得很划算。

而宗正府里那些同事,大家知道李素是随时可能跟着刘虞去幽州上任的、与其他人不存在晋升上的竞争关系。

加之李素家资丰厚,出手阔绰,所以他很快就在同僚之间赢得了极好的的人缘。

金钱人缘双丰收,这小日子暂时过得那叫一个滋润无比。

……

这天正是要下班的点。

宗正府上好几个同僚,已经提前到李素这儿晃悠,套他的话,想看看休沐日有没有什么吃喝玩乐的活动。

李素则非常敬业地在帮同事做事,排查一批刘姓侯爷前些年上报的起居活动轨迹、再对照着他们孩子的出生年月,帮忙剔除出几个漏网之鱼。

他前世毕竟是在公安大学教过书的人,虽然教的是谈判专家的课程,但对于户籍警的管理制度,也是略懂一些。

所以凡是他经手之后,就觉得汉朝现行的宗室户籍排查手段,简直是太落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