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1页

做完这些之后,这人才拎着装有泥土的椤头往别处去,将这从井里面拉出来的泥土倒在院子里比较低洼的地方摊平,并用脚踩实。

一椤头一椤头的往上提土并不轻省,现在井还不够深,还好说一些,等到井再深一些,往上面拉土就更加不容易了。

站在这里看了一会儿之后,韩成想起了一个经常和井配套使用的简单工具——辘轳。

辘轳这种东西,韩成见过,但见得并不是太多。

这主要是因为,在他们那里家家户户开始打井之后,一种比辘轳更好更方便的汲水器具出现了。

这种汲水器具在他们那里被称为‘压井’。

因为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缘故,用压井汲水很是轻省,只需要一只手,还不用太大的力气就可以将井里面的水给抽出来,可比水龙头快多了。

而且安装由生铁与橡胶这些制成的压井,还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需要在井口上面垒砌一个高出地面的井台,并在上面盖上比较沉重的盖子。

这样一来,不仅仅可以防止灰尘等东西往井里面落,更不用担心家里的小孩儿会不小心掉到井里面。

所以,辘轳这种使用了很多很多年的从井里面往外汲水的工具,很快就被淘汰了。

不过,在后世属于被淘汰的东西,在这个时代却无疑是一个利器。

至少在部落里没有能力制造出‘压井’这种汲水的利器之前,辘轳这种简单实用而且成本还不高的取水工具不会被淘汰。

而压井这种东西,想要在部落里出现,是真的不容易,生铁铸造这一点等到找到优质煤炭、铁矿,建造起高炉这些东西,把钢铁的冶炼技术点出来,且铸造技术进一步得到提高,还是有可能将之造出来的。

但,下面那个覆盖口子的橡胶片,可就真的让人头大了,或许需要驾着一叶扁舟远走他方,才能寻找回来一些,然后又是一长串的技术难题等东西需要解决。

所以,科技树这种东西,真不是说想点就能点出来的,也不是说你知道怎么做就可以的,连原料都没有,知道的再多又有什么用处?还不是要干瞪眼。

与其想些不切实际的,还不如先根据现有的条件,先弄出来一些能后立刻投入实用、提高生产力的工具出来使用着。

骑着驴子找好马,总比光靠两条腿走着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