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页

但是过去的繁体字过于繁琐,不利百姓学习,因此在汪兆龄的主持下大西朝开始去繁易简,同时大力推广白话文运动。

这个运动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大西政权榜文、公告以及军政相关文报,甚至是六部奏疏都是用白话文叙述,让人一看就懂,一看就明。要是哪个官员还咬文嚼字的用八股文形式写公文,汪丞相是发现一个杀一个。

陆四从前番缴获的西营诸多策令上,看到许多后世改革的影子,当了解这些策令多是汪兆龄起草,对这位西营一把手当然是刮目相看,因为他的大顺也要推行简化字及白话文。

所以,这才愿意给汪兆龄甘肃巡抚的重任。

大顺,也需要汪这种全心全意为百姓的革命者。

将来诸多律法政策的施行,更是需要汪兆龄这种“激进者”去执行,指着那帮降官去干这些与他们固有观点相悖的政策,估计也就是听个响,没啥实际效果。

便同有的皇帝爱用酷吏一样,酷吏有害,但不能缺少。

“妇女丧夫改嫁乃是寻常之事,任何人都不当阻拦,只是这个杨氏身份特别,其突然提出改嫁监国,我怀疑这背后是不是有人指使?”

刘体纯想了半天竟将此事往阴谋上去想。

也不由这位已经内定为国公的刘帅如此想,杨氏一个“小丫头”怎么就突然有了要嫁大顺监国的念头的?

如果说无人指使,那杨氏可是真有心机了。如果有人指使,那背后性质更恶。

“有人指使也好,无人指使也好,杨氏不过一介妇人,便是真改嫁了监国,难道还能翻了天不成?”

高一功不以为然,对监国外甥女婿道:“臣以为若是能换来西宁、兰州、宁夏等地的和平,监国可以纳杨氏为妃,否则杨氏潜逃出固原,西北之地怕是一两年不得安宁,到时免不了大军征剿,劳民伤财。”

陆义良瞄了眼高一功,心道你高帅不怕外甥女背后埋怨你?哪有做舅舅的给外甥女婿纳妾的道理。

“高帅所言固然有理,然而唯今所虑是纳杨氏恐会让孙、李与我大顺死拼下去。”

贾汉复提醒最关键的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