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页

好在辛思忠是大顺有名的骑将,“虎焰班”的绰号可不是浪得虚名,当年在西北青海、西宁之时曾多次组织骑兵夜袭明军及当地土司,因而在其指挥之下顺军行进虽有困难,但除了两名士兵因为没看清道路失蹄摔落,其余人都安全通过。

此时的武功城中,一场内乱却在发生。

投降顺军的王自奇说对了,逃到武功的大西左丞相汪兆龄同抚南将军刘文秀、皇城都指挥使窦名望、中军都督王尚礼等人因是否坚守武功城发生争执。

汪兆龄欲放弃武功甚至是凤翔城,将步军主力全部撤回固原,然后檄传由榆林、延安方向攻击顺军的孙可望、李定国撤回,改变张献忠生前“击顺”政策,西军重新入川“攻明”。

这样既可以修复同顺军的关系,也可以通过重新入川掠取云贵二省,从而使得大西能在西南有一处根据之地。

刘文秀不同意汪兆龄的全盘撤退方案,因为那样大西就要放弃已经占领的西北地区,并且还不能为父皇报仇。他意坚守武功,实在不行就退守凤翔。

“万岁虽然不在了,但东府、西府还在,我大西依旧有数十万兵马,岂能一昧惧顺,不报万岁大仇!”

刘文秀的意见得到了与他关系不错的左军都督马元利的支持,只是皇城都指挥使窦名望却叫皇帝战死,三万精锐骑兵覆没的消息吓到,竟然支持汪丞相的大撤退方案。

就在左丞相同抚南将军争执之时,中军都督王尚礼提出一个中间方案,就是大军在武功暂时先守几日,然后派人快马将马嵬驿之败的消息传到东府那边,由东府决定西军今后走向。

汪兆龄立即反对,道:“万岁虽不在,皇后娘娘尚在,我等当下应当速奉皇后娘娘主持国政,怎可由东府越俎代庖?”

第七百三十五章 数万西军齐解甲

与东府孙可望关系紧密的王尚礼打的什么主意,汪兆龄岂能不知,倘真同意王尚礼的意见待东府决断,便等于承认孙可望是大西新君。

孙可望若为新君,怕第一个就要拿下他汪丞相了,故而汪兆龄直接否定王尚礼的意见。

吏部尚书胡默也叫白日御营惨败吓倒,坐在边角不吭声,细加注意看,明显其腿脚在微颤。

同汪兆龄向来意见不合的礼部尚书吴继善却难得的支持起这个对头来,认为大西文武现在应当奉皇后为尊,而不是现在就遥尊东府。

原因倒不是吴尚书想示好汪兆龄,而是根据礼制东府即便要称新皇,也要得到杨皇后的同意才行。毕竟之前老万岁只是说他死后要诸将以东府为首,不曾说过东府就是大西太子。故而现在就要奉东府为新君,于礼是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