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页

陆四将此书交顾君恩看,言自己起于淮扬农家,深知民间疾苦,而于官府征收钱粮尤为留意,惟恐使百姓滋扰。

“自永昌皇帝于前明崇祯十六年于襄阳建新顺之日起,大顺已是永昌三年,虽各地减税、免税年限不定,但国之根基为钱粮,年限一到征税难免。怎么个征法,便是要紧了。再跟从前那般乱征法,任由地方小吏同那士绅老爷从中渔利,我不上煤山,我那子孙也要上煤山!”

陆四问顾君恩是不是可以在新的中央政府架构专门设立一个同六部平级的税赋机构,将中央同地方的赋税统归这个机构来执行,以一定比例提取中央,留存地方,从而避免地方乱收税及各种苛捐杂税。

并称今后农税要逐年递减,大顺将来要重点发展商业,并要着手与海外贸易,从而通过提高商税来减轻农民负担。

“眼下咱们大顺人少地多,土地问题不是大问题,但要想到以后,种地,苦噢。”

陆四始终认为让老百姓不种地就能过上好日子,才是一个穿越者真正应该做的。

但显然,恐怕终他这一世,这个目标也不可能达到,或者说无法完全做到。

毕竟,时代限制。

“州牧县令,乃亲民之官,吏治之始基也。至于钱粮,关系尤重,丝毫颗粒皆百姓之脂膏。增一分则民受一分之累,减一分则民沾一分之泽。”

光提自己的看法肯定不行,陆四也要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

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考虑到国家之根本实在于钱,他便把“摊丁入亩”四字写了下来,叫侄孙拿给正在研究大顺新朝赋税政策的左辅顾君恩。

顾君恩看了这四个字,着实深思许久。

陆四也不着急顾君恩能就这四个字立即拿出章程来,在武英殿中吃过午饭后,他便专程来到武备院,也就是前明兵仗局。

倒不是看满洲人给他留下多少军械,而是准备恢复兵仗局的火药生产能力。

虽说起兵以后于火器使用不多,但陆四却深知时代终将属于火药。

而他顺军自产火药能力有限,故而早在起兵时,就一心惦记着北京兵仗局同盛京火药局这两处中国最大的火药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