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页

“老刨灰有什么用?”

大清摄政王多尔衮对惠世扬却是压根瞧不上,直言这个老梆子哪凉快呆哪去。

入阁拜相美梦再次破灭之后的惠老梆子在北京城的日子一下就不好过了,没了生活来源的这位东林老前辈不得已只好在北京过着寄居人下的生活,每日吃用都靠京中那帮降清东林徒子徒孙孝敬,其中又以官拜刑部侍郎的房可壮接济最多。

可这接济短时间还好,时间长了谁受得了?

原以为惠老宗师都七老八十,活不了几天,所以徒子徒孙们为了搏个美名一开始都很乐意接济老宗师,哪想老宗师硬挺着活了三年多。

这年头,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渐渐的,带礼物来拜访老前辈的徒子徒孙越来越少,一直坚持下来也就是房可壮了。

可房侍郎今年也六十好几了,还能照顾惠世扬几日?

出于善意,年初的时候房可壮提出可由他雇佣一辆马车将惠世扬送回陕西老家,以后就在老家让儿孙们照顾着,怡养天年吧。

“廉颇未老,尚能饭矣。”

让房可壮无语的是,比他还老的惠世扬竟然还做着大清启用他的黄梁美梦。

于是,房侍郎往庙中寄居的惠世扬那里去的次数也少了起来,有好长一段时间忙于公务的他都把惠世扬给遗忘了。

直到,京畿局面一夜之间回到了前明崇祯十七年三月。

陷入对前途和性命迷茫的房可壮又一次想到了惠世扬,六神无主的他急需一位能够给他指点迷津的人,宦海沉浮几十年的惠世扬无疑是个很好的人选。

当侍郎大人在和尚的带领下推开惠世扬所住的厢房后,却惊讶的发现屋里的墙壁上都贴满了写有“顺”字的白纸,而桌上、床上则挂着各式各样的旗帜,旗帜上无一不是绣有大顺字样。

桌上几面旗帜下放着几本早就写好的奏疏,房可壮随手拿起一本,这一瞧当场就是一个激灵,原来这本竟是《大顺右平章惠世扬恭请监国闯王登极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