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页

与城外顺军议和条款中有一条不许大清破坏北京城,当然也包括不许破坏紫禁城,因此哲哲同布木布泰可不敢令人放火,但只要是能拿走的东西,两位太后也绝不会手软。

这关内,总不能白来一趟吧?

负责皇宫撤退事务的是内务府,负责议和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同城外顺军还没谈定相关条款时,内务府就开始派人进宫收拾了。

其实宫中随皇帝、太后“还京”的人员并不多,主要是那些从盛京伴驾进关的人员,包括内务府所属各衙门的人员,另外就是少量的太监、宫人。

留用的前明宫人和太监大部分都不会带出关,这是早就定下的。

毕竟,盛京皇宫拿北京皇城相比小得太多,宫人带出关还能配给各旗披甲人,没用的太监带去干什么。

一众前明留用的太监宫人们也知道大清肯定会抛弃他们,也是各寻出路,几乎十个溜出宫的有九个都会在走之前先偷上一把。

偷盗之风愈演愈烈,已经由偷变抢,甚至还发生几伙太监为了争夺一件宝物“打群架”的场面。

管事的太监约束不住,最后还是内务府紧急调了一队八旗兵入宫才把局面压制住,要不然天知道这帮阉人会不会惊了圣驾,冲撞了两宫太后。

宫中尚且如此,皇城外的满城又乱成什么样,自是不必多说。

小皇帝福临今儿可不用去进学,听范师傅讲书,他马上就要出关回老家,再也不用做中国的皇帝。

但过年就十岁的福临对于出关回老家并不排斥,相反还很高兴,因为那样就不用担心贼人的炮子会打着他了。

总管太监吴良辅忙着同内务府一块主持离京事项,现在陪着小皇帝的太监是那个每天都给圣母太后梳头的杨植。

见到额娘后,小福临就噘着嘴道:“额娘,孩儿饿。”

哲哲立时大怒,喝骂杨植这个奴才连皇帝都照顾不了。

杨植赶紧辩解说宫中都在忙着收拾东西出京,御膳房那边也是乱哄哄的,他传膳了两次御膳房都没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