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页

一番客套后,双方进入正题。

顺军方面另外几位参与和谈的是反正的耿仲明、镇帅高杰、以及一位打进来脸上就明显带着怒意的小将。

小将自是陆四的外甥李延宗,他也是陆广远的嫡亲表弟。

生怒的原因是李延宗不知道舅舅是怎么想的,明明鞑子在北京都快完蛋了,偏要跟他们搞什么和谈,放人家出关,这不是没事找事,给将来埋祸患么。

要按他李延宗的意思,拼着死上几万人也要把北京城啃下来,然后管他鞑子老的小的,男的女的,统统拉出来过刀,叫他们看看汉人的刀跟他们鞑子的刀哪个更锋利!

然而,是打是和,可不是他李延宗能拍板的。

眼下,只能乖乖听话跟在表哥身边。

表哥先前还嘱咐他,没他的允许不许说话,这就让李延宗心中更是窝火郁闷。

耿仲明参加谈判的原因除了攻打北京他的炮兵部队要占首功外,还因为此人比较擅长交涉事务。

另外一个原因是李延宗首先要让清廷将城中的耿仲明部家眷交出来。

这个补充条件说出来后,济尔哈朗同英俄尔岱他们都没迟疑,就痛快应允。但却说怀顺王家眷交还须等朝廷出关。这也是防着顺军出尔反尔,万一于清廷东撤途中袭击他们。

李延宗与耿仲明低语几句,便没有就此事再行要求。接下来,在耿仲明的“唇枪舌箭”之下,济尔哈朗将释放的汉奴人数增加到了八万人,归还白银数量增加到四百万两。

原本济尔哈朗是坚持以山海关为两国分界,至少也要以宁锦为界,可冯铨私下劝说他眼下当务之急是朝廷同京中的二十余万八旗家眷安全回到盛京,万不可在此小事上与顺军发生争执,导致和谈破裂。

英俄尔岱也说此事不必争,真等大清将朝廷连同主力撤回关外,那顺军难道还真能守住广宁不成?

济尔哈朗一想也是,遂不再就此分界继续争执。

和谈条件基本成功九成,唯独在清帝去皇帝号,降称国主之事上,双方都不肯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