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页

此人于一众降官中颇有本事见地,上书请求召京畿附近的巡按及监司以下的官员前来为大清效力,并最先上书多尔衮指出山东同河南的重要性,认为可以不必一兵一卒就能招抚二省。

事态本如金之俊所料,派往山东的总督王鳌永同巡抚方大猷就靠大量空白委任状抚来鲁地,可谁也不曾想南方的淮扬义军去从徐州北上,不但将山东夺了过去,还阵斩了肃王豪格同恭顺王孔有德,使得鲁地转眼成了贼据之地,且淮贼以山东为基极力骚扰北直,烧杀抢掠,让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北直糜烂一片,钱粮难筹,人丁难征。

然而不管怎么样,北京是绝对不能放弃的!

金之俊一针见血指出若放弃北京出关,于大清绝对是灭顶之灾。

但若不放弃北京,又如何解此顺贼东西两路并进的困局?

“御驾亲征!”

金之俊建议的“御驾”不是才九岁的小皇帝福临,而是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

“集中京畿所有将士,寻贼之主力决战。”

正白旗内大臣苏克萨哈支持了汉官金之俊的意见,甚至搬出当年明朝大举攻打建州,太祖以“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策略破敌的历史。

第五百一十九章 断贼之势

宁完我也倾向摄政王亲征,吸取去年山东两役教训,集中京畿清军与顺贼主力决战,胜算至少有七成。

毕竟,眼下京畿一带真满洲八旗将士有两万余人,汉军、蒙军近两万,集中在一起使用完全可以打败十万以上的敌人。

虽说摄政王进入北京之后的用兵方针出了大失误,但对于摄政王的领兵征战能力,宁完我是半点也不担心的。

要知道当年摄政王为“奉命大将军”南征明朝时,不过带了三万人马就能掠山西,破山东,杀明宣大总督卢象升以下文武380余人,往返扫荡数千里,陷城36座,招降6座,克敌17阵,俘虏26万。

如今集中真满汉军五万将士讨顺贼主力,顺贼无论东西哪一路,都不可能支撑得住。非如此集中兵力作战,仍如从前一般处处守卫,使己方可用之兵力过于分散,局面就根本无法挽回。

当年明朝的教训还不深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