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页

信是劝降信,上面言道若清军再不投降,破城之后则守城官员不论文武,近亲三族都要处死。

简单一句话后,附了长长一串人名,定睛一看赫然是这卫辉城中文武官员的姓名。

上至巡抚、总兵,下至主薄、把总,无一不登记在册。

而让那些看到信件的官员震惊的是,信上每个名字后面都标注了这些官员的籍贯,也就是老家所在。

蝇头大的小楷字,密密麻麻。

似在提醒这些看到劝降信的官员——你祖宗十八代我大顺都能查得出!

第五百一十五章 大顺不屠城,只屠官

当官,是祖坟冒青烟的事。

能考中秀才都值得放三天鞭炮,况举人、进士,出仕呢。

卫辉城中的文官底细都不必费心打听,降官河南布政使袁有龙都能弄出清单来,因为这位袁布政之前可是河南右参政,专管河南人事。

某某官于某某时中某某功名,又于某某时得官授官,其籍贯哪里,是否降过顺,何时降的清,袁布政细书起来,都不必僚属提醒。

武官方面倒是费了些周章,怀庆总兵刘芳名、卫辉总兵祖可法底细好查,下面的都司、游击也好查,可最底下的把总就不太好查了。

好在,降兵很多。

一一盘问起来,当真是祖宗十八代都能给你摸清。

几乎是不约而同的,那些看到劝降信内容的清军官员都集体哑了口。

这年头,能当官的那都是人精,信尾那近乎官府查户口似的标注,是什么用意,还用绞尽脑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