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页

先是要起顺案,后来是联清还是联寇,揭贴如云,众说纷纭,对于北方局势进展毫不知情,所定各策不知落后多少。

在此背景下,左军顺江东下要犯南京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南都,城中文武大为恐慌,不久前他们还弹冠相庆,为大贼李自成被清军所杀感到高兴,认为这是上天不绝大明,且一个个都将那替大明报了大仇的满洲英亲王阿济格当成大英雄。甚至有人还说要马上派出北使团,携带巨资犒赏为先帝复仇的满洲将士。

刑部侍郎姚世孝、御史乔可聘等东林党人更是“出谋划策”,请朝廷使巨资请大清兵助讨江北淮贼,免得江北的淮贼真的渡江来。

原因是江北的淮贼正在打造船只,扬言要渡江。

而江北淮贼之所以要渡江攻打南京,却是因为南都刚刚接待了满洲人的使者——史可法的弟弟史可程。

多尔衮苦于无兵可用,被迫“联明平寇”给史可法写的信在南京城中引发轩然大波。

不是人人唾骂,不屑一顾,而是人人叫好!

不少东林党人更是雀跃欢呼,说满洲真助中国也!

朝会时,史可法同礼部尚书王铎将此事奏于弘光帝,弘光吱唔不决,说什么满洲多次入寇大明,杀害千万子民,如今大兵入关,窃居北方,怎么会轻易放弃图谋中国野心。

北来“顺逆”同几社陈子龙等官员也纷纷上书说满人不可信,此必是满洲于北方用兵军势削弱,欲借大明军力助其平定北方,朝廷万万不可中计。

弘光皇帝有个好处,就是不管大事小事,一律私下向贤达孙武进问教。

孙武进道:“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是你朱家老太爷提的,你要同鞑子讲和联手,咱不找你麻烦,你老太爷也会找你麻烦。”

弘光讪讪,也知自己皇位得自何处,便压制此事,不许朝廷同清廷接触。

因为弘光帝不肯松口,史可法又急于平定贼寇,便以私人名义给多尔衮回了信。

信云:“大明国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顿首谨启大清国摄政王殿下:南中向接好音,法随遣使问讯吴大将军,未敢遽通左右,非委隆谊于草莽也,诚以大夫无私交,《春秋》之义……所以不即从先帝于地下者,实为社稷之故。传曰:‘竭股肱之力,继之以忠贞。’法处今日,鞠躬致命,克尽臣节而已。即日奖帅三军,长驱渡河,以穷狐鼠之窟,光复神州,以报今上及大行皇帝之恩。贵国即有他命,弗敢与闻。惟殿下实明鉴之。”

史可法的复信措辞软弱无能,反复向清廷表达“联兵”愿望,希望“两国”能够在平定流贼后世通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