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页

这已经不是请兵,而是求兵了。

其中一次,有名的大思想家黄宗羲也在使团之中,并且还是以左都副御史的身份出使。

最后一次向日本求援的使臣是大儒朱舜水,然而依旧没有成功。此后朱舜水眼见复国无望,便留居日本成为水户藩主德川光国的座上宾。

日本为何没有响应明朝的求援,陆四了解的也不多,可能与德川幕府锁国有关,但知道国姓郑成功父子也多次向日本求援。其中一次不知道是幕府还是哪个藩主真的派兵渡海来助,半道遇上风暴被迫撤回了。

而到了明朝最后时刻,永历帝朱由榔甚至派太监庞天寿等人联络天主教会,希望教皇能够组织十字军东征帮助中国抗击鞑靼。

永历的亲笔信中道:“今祈尊师神父并尊会之友,在天主前,祈保我国中兴,天下太平”。

只可惜路途遥远,两年多的时间永历朝廷的使者才到达罗马,却没有直接见到教皇。

又经两年多的等待,使者终是见到了教皇英诺森十世的继承者亚历山大七世。

新教皇对中国被野蛮的鞑靼人入侵十分同情,然而教廷今非夕比,已经组织不了十字军帮助中国。

在给中国的皇帝写了一封回信后,亚历山大七世送走了中国的使臣。等这些使臣回到中国时,他们的皇帝早已被弓弦勒死。

中国,也亡了。

溯其根源,明朝之所以向日本求援,也是因了日本的一切都源于中国。

说大哥有难,二弟来助也罢;说师父有难,徒弟来帮也罢;

满清之前的中国与日本同根同枝,同源同文。

之后,不提也罢。

提了,就是日本看不起满清这个外来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