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页

羊寨西北的那种乡村道路没有一条是用砖石铺成的,都是纯泥路,只要雨水一泡立时成为真正的“水泥路”。

当地百姓出行还罢了,左右就那么点人,可淮军几千人的队伍打这种路过,简直就是灾难。

前面的队伍通过时还算撑得住,后面的人上来基本都是双脚直接在泥里了。

骡子、驴和马这些牲畜也没法在这种烂泥地里背负太多物资前行,将士们不得不在泥泞中拽拖,使得本就不快的行军速度变得更慢。

没办法,陆四只能下令将粮食卸下用人背,自己也是以身作则背了二十斤。除了盾牌、甲衣等纯靠人力背太过吃劲的物资没卸外,其它的东西包括帐篷和棉被等只要能背走的都背了。

如此,才使得速度稍微提高了些。

沿途百姓对于出现在他们家门口的淮军队伍一开始肯定是恐惧的,但在发现这支队伍的口音和他们差不多,并且并不骚扰村民抢东西要吃的,百姓们胆子渐渐的就大了起来。

一些村民在淮军问路时主动带路,使得淮军少走许多冤枉路。当发现淮军需要人手扛东西后,这些百姓没用淮军开口就主动帮忙。

陆四肯定不会让百姓白出力,叫人给了他们一些银钱铜子,结果消息传开,来替淮军帮忙的百姓越来越多,这会队伍后面少说也有几百人。

对此,陆四是乐意看到的,他相信经过这一路行军,至少在山阳和安东百姓耳中,淮军的形象肯定远远超过明军。

直到傍晚雨也没停,不大,但也让人发厌。

队伍是在一个叫盐河的地方安营的,当地有百来户人家。陆四以为此地既叫盐河,那说不定就有一条直通海边的河,结果被当地人告知从前是有条打海边运盐到县城的河,可后来黄河发大水过来淹了这条河,只地名保留了下来。

有关黄河改道淮安的事情,陆四是知道的,如果他前世的地理知识没有出错的话,安东就是苏北境内的涟水县。

这个地方打过仗,有个姓张的将领在这得瑟过,结果后来被人家引到山东去干掉了。

下雨天在野外扎营和有个屋子能睡觉是两个概念,陆四却严禁淮军任何人入住村民的房子,哪怕是空房子。

军纪这一块,陆四向来抓得很严,他要是允许士兵进入百姓家借宿,深更半夜万一有些事发生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