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页

所以,刘通会你劝哪门子降?

文有史可法,武有黄得功啊。

出于大家刚刚相识,而且目前刘暴这人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将来自己也需要有那么几个正宗大顺官员为他和顺军余部联络,陆四当然要劝阻刘暴的送死行为。

首先,他从黄得功的出身给刘暴分析了下,正告刘暴黄得功乃是深得崇祯信任的京营将领,并且在江淮战场屡屡建功,将和永昌皇帝并列的大西王给撵到了四川,这么一员悍将,麾下又有几千精锐骑兵,岂能有“惧贼”之心?

另外,尽管北方永昌皇帝正在率大军东征,声势浩荡,沿途府县无一不望风而降,但在江淮这一带,明军势力仍是优于顺军,所以,黄得功一无“惧贼”之意,二有兵力优势,怎么可能叫刘暴几句话就给劝降了呢。

“都督说的是有道理,但此事乃是军师再三交待之事,我不敢有负军师重望。”

刘暴听不进陆四的劝说,除了招降黄、徐、二刘确是大顺军师宋献策给其的任务,在这位新任淮扬通会自己看来,大顺定鼎取代明朝已是定局,所以明军那帮将领一定会给自己谋后路,哪怕不愿降也不可能杀害他这个代表永昌皇帝的招降使。

如此,并无性命之危,为何不试上一试?

黄得功若降,天大功劳。

不降,也没什么损失。

刘暴又颇有信心道:“都督虽年轻,所部将士却是精锐,再有我大顺河南吕都督、董将军南下助战,那明军又岂能真的不畏?”

来扬州的路上徐和尚这个佛门俗家弟子诳语说得有点多,把淮军实力吹嘘得过份,导致刘暴对淮军的真实战斗力也高估了起来。

到了扬州又知陆都督亲自率军在瓜洲击败明南都兵部尚书史可法所率大军,这就更加让刘暴对淮军产生了不切现实的乐观,认为只要陆都督亲率大军北上,再有徐州南下顺军配合,围攻淮安的明军定然会不敌溃逃。

那样一来,趁势劝降黄得功等人就更加没有问题了。

“通会有所不知,淮安那边情势已经危急……”

陆四意识到刘暴太过乐观,准备给他泼点冷水,他可不能让自己身边有一个盲动主义者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