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页

众人从前都是农民,余淮书和王二先生虽识字,可也没当过兵,哪晓得军队中的事,又见陆四条理清晰,说话头头是道,加上盐城县的人都唯他马首是瞻,想着这般划分倒也简单,便都说可行。

蒋魁问了句:“那一营多少人合适?”

陆四想了想,道:“五六百人合适,营下可设队哨,二十人为一哨,五哨为一队,这样一营官便领五六队人,方便指挥。”

按陆四这个编法,桃花坞的河工有上万人,就得编成二十来营,以后世指挥体系来看,显然有些随意,或者说臃肿了。

最好是在营上面再设一级出来,比如前世淮军于营之上的“标”、“镇”,如此就更加好了。

但陆四没有这么做,可能是他认为接下来淮军必然要面临明军的大规模围剿,这些刚刚起事的河工要经历比现在更加残酷的战斗,所以即便是从最乐观的角度看,淮军的死伤也将是惊人的数字。

那么,现在就没必要去搞一套完全的体系出来,毕竟谁知道最后还能剩多少人。

并且,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河工们能以所在片区为组织就地编营,身边的人如果都是熟悉的乡民、亲朋好友,有利于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搏命。

好比已经殉国的卢象升所练天雄军。

天雄军是以士绅门生弟子关系为钮带,淮军则是以乡土情谊为钮带,两者谁更好一点,陆四暂时也没办法判断,只有等上了战场之后才能分出高下来。

另外,以营制分管,也能给山阳县这帮人一个印象,那就是他陆文宗没有吞并他们,独揽淮军大权的意思。

事实上,陆四也做不到这一点。

正如西北流寇起事之后的三十六家一般,任何农民起义的初期都不会只有一个领袖。

真正的领袖是要在战火之中一步步诞生的!

陆四现在要的是团结众人,而不是愚蠢的想要众人以他为尊。故而,他都没说这二十几个营头要听从何人的指挥,只说建营之后大家便共同行动去打淮安城。

“也不一定以姓号营,也可以地名命营号,如上冈来的可叫冈字营,海河过来的叫海字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