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2页

他虽然从父亲那边接过了皇位,但是他深知自己的才能、品行都远远不如父亲,对于治国理政的认知上也不能和父亲相提并论,所以对于一系列朝廷政策的执行,他就不做变更了。

大家还是按照延德年间做事的方法来。

原来怎么做,现在就怎么做。

他决定效仿萧规曹随故事,郭鹏怎么做,他就怎么做,他觉得这样做是没有问题的,是绝对正确的。

关于行政、法制、农业、经济和军事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关乎到国计民生,郭鹏治下非常妥善,没有出过问题,所以他会延续下去这些规矩,不做改变。

一系列的人事安排也没有做出什么大的变动,变动其实非常微小。

比如他长期担任河南尹,他的部下很多都在河南尹任职,所以他提拔他的部下陆议进入民政部任职,提拔他的部下卢毓进入财政部任职。

然后允许这两人进入南书房,担任南书房侍读。

接着又提拔部下曹真、关平两人进入禁军担任军职,就任许褚、典韦的副职。

然后调动部下夏侯尚、夏侯衡、曹泰三人,他们三人被郭瑾安排到了卫军当中任职,担任中层军官职位。

与此同时,又调任张昭的儿子张承、张休两人分别进入礼部和吏部。

又调任辛毗的儿子辛敞进入内阁担任内阁阁员的职位。

又把赵云的儿子赵广威调往云州,赵广武调往漠州,用战争培养两人。

这一系列的人事变动是在郭鹏留下来的政府未做大规模调动的前提下,补缺补差进行的。

郭瑾调动了很多自己的亲信进入朝廷,但是并未动摇郭鹏确定的朝廷的基本人员情况,只是把自己的亲信见缝插针,插到适合的地方。

为了避免人家说闲话,还把赵云的两个儿子送到了边关去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