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5页

郭瑾觉得这完全不是问题。

虽然会很麻烦,但是绝对要坚持下去,把兄弟们全都送走,将来,搞不好还要把他的儿子送走一批,幸好这天下足够大,足够他到处分封、开拓,海船所到之处,就是魏帝国分封之所。

郭瑾决定坚决维系郭鹏订立的分封政策。

父子两个又商议了一下给其他三个兄弟的封国的国名。

郭鹏知道澳大利亚的意思就是【南方的陆地】,意义非常简洁明了,没有什么弯弯绕、深刻寓意之类的,和自己的选择也差不多。

印尼成了南吴,那干脆就把澳大利亚定为南越国好了。

吴越不分家嘛。

让郭琥封公爵,做南越国君,建立南越公国。

五子郭珩的封国定在了哈萨克斯坦的西部,咸海与里海之间的位置,往西北方向去就是俄罗斯的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流域,有着比较广落的发展空间。

发展空间大的地方,应该会变得比较强,郭鹏对于这里有很深刻的期待,于是把秦的国名赐给郭珩。

决定封他为公爵、西秦国君,建立西秦公国,想必是个不错的决定。

六子郭瑀的封国定在非洲东部沿海索马里和肯尼亚一带。

主要是为了避开罗马帝国的锋芒,与他们直接统治的埃及地区隔开一段距离,向非洲内陆发展,避免与罗马帝国产生直接冲突。

当然,等他们知道郭鹏把郭瑀的封国封在这里的时候,估计也已经过去很久很久了。

他们有没有余力往这边发展本身也是个巨大的问题,罗马的疆域已经很大了,维持现在的疆域已经非常不容易,更何况继续扩张。

至于国名,郭瑾觉得【巴】国算是不错的,加上方位,定为【西巴】国,也算应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