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1页

郭鹏皱着眉头:“虽然为父不怕,也能应付,但是阿瑾,你要知道,一座庄园就是一个小国,国主就是庄园主,里头所有的人听的不是皇命,而是庄园主的命令。

这种存在,只有前汉才能容忍,为父怎么能容忍他们既有土地又有粮草还有兵器和兵马?更何况,铲除他们宜早不宜迟,迟了,他们的势力越发庞大。

以前他们能读书,但是无法上进,势力只能限制在地方,但是现在为父铲除士族,学术下移,地方的这些豪强们已经有了进身之阶。

他们已经可以依靠科举考试做官,登上高位,他们有钱,能培养更多的读书人进入朝堂,这些读书人肯定都是心向豪强的,甚至本身就是豪强。

和他们比起来,黎庶家庭培养读书人就难得多,数量也好,质量也好,都难以和他们比对,长此以往,朝堂上没有士人,缺少黎庶,全都是寒门豪强子弟了。

到时候,你再想打击这些占地极多的庄园主,不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吗?为了避免这样的未来,现在哪怕痛一点,也要动手。”

第1287章 权宜之计,不足以为万世法

郭鹏的话引起了郭瑾的担忧。

他意识到了自己也将会面临这样的危局。

“父亲,豪强地主多有钱,能培养读书人,而黎民百姓穷困,难以培养读书人,父亲虽然铲除士族,设立学校,但是现在看起来,获利最大的,反而是这群豪强地主。”

郭鹏点了点头。

“是啊,获利最大的,的确是他们,广设学府,广招生员,这的确是学术下移,但是,目前为止,也只能下移到豪强地主这边,因为为父实在是没钱,阿瑾,你还记得为父跟你说过的蒙学小学和中学大学吗?”

“记得,这是父亲当初提出的设想,希望所有黎民百姓都能让子弟入学读书。”

“是啊,这是设想,目前也仅仅只能是设想,黎庶百姓之家,子弟就是劳动力,珍贵的劳动力,父母年迈,子弟必须要下地劳作,才能养活全家人,否则就难。

供养一个脱产读书人,需要的耗费不是一个农户家庭能负担起的,为父曾想过让地方财政进行补贴,补贴黎民百姓家的读书人,至少给他们提供一顿午饭,如此,也能勉强推动这样的政策。

但是稍微算了算这样的耗费,为父就知道目前这是办不到的,让他们都入学,少说也是数百万人,数百万人的一顿饭,那就是数百万顿,每天的耗费都是个大数字,更何况是一年到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