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2页

这个时候如果还不废除察举选择更加具备可行性的科举,那么完全就是在把魏帝国的基业不当回事,等同于在造反。

这个声明就比张昭的更有气势一点了。

枣祗和王粲发表了言论之后,外交部尚书辛毗、刑部尚书郭议、兵部尚书董昭也联合起来对外发表言论。

他们也认为察举制度已经失败,现在实施后选择新的制度来取代失败的制度了。

许靖虽然私德有缺,但是公德不缺,他的提议是一片公心,不应该遭到如此恶毒的咒骂和诽谤,他们不仅支持许靖,还要求揪出那些恶意诽谤许靖的人严惩。

这就比枣祗和王粲的声明更有威慑力一点。

尚书台、御史台和参谋台的大佬们终于做出了完全的表态,整个决策圈子并没有如同外界人士所预料的那样出现了剧烈的变动。

他们还集体呼吁这些正在参加抗议的官员们立刻回到岗位上,抗议的士子立刻回到学堂中。

否则后果真的很严重。

上面大佬们做出了该有的态度,剩下侍郎级别官员也一样。

他们当中除了少数打一开始就支持科举的,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态度从原先的动摇到现在的大彻大悟。

不仅果断抛弃了前来邀请游说他们一起反对科举的士人同僚,还纷纷公开对外发表言论,表态他们支持许靖的意见。

这一级别官员们的态度也逐渐明朗起来,大部分已经果断投入了皇帝的怀抱。

这样的变故发生在短短的两天之内。

皇帝并未众叛亲离,而是统一了决策圈子的思想。

决策圈子里的那些士人官员都支持了许靖的这个科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