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2页

他的相当一部分精力会用在处理朝政上,遥控指挥整个魏帝国的平稳运转,而并不仅仅只是负责指挥军队打仗。

留下太子监国,更大意义上是为了稳定人心,稳定局面,让人们知道就算他回不来,太子也能立刻登基称帝,稳定人心。

但太子毕竟还不是皇帝,很多事情不是太子郭瑾可以独自决断的,太子没有那个权力,有那个权力的,还是郭某人自己。

所以这就对朝廷官员和负责往返传递消息的信使还有魏帝国的道路驿站系统有极高的要求。

需要皇帝处理的政务从很多地方汇总到中央,汇总到洛阳,然后再从洛阳发往正在行军之中的皇帝那边,由皇帝在前线做出决断,再送回洛阳交给群臣负责处理。

毫无疑问,这会使得整个国家的行政效率变低,政务处理时间变长,涉及到非军事需求的事务,则有被押后处理的风险。

总体上,这种模式不利于国家政务的处理。

所以郭鹏考虑到这种事情,也会将部分具体政务的处理权完整的下放给留守京师的行政团队,以便于他们及时对这些事情做出决断。

比如水利工程方面,改善土地盐碱化方面,治理蝗灾方面等等具体事务。

需要用到钱的部分,那就把权力暂时下放给财政部和民政部去负责处理,不能耽搁太久。

同样,这一仗估计在秋天的时候激战正酣,短时间内是结束不了的。

就算结束了,从漠北草原班师回京也需要时间。

所以关于每年度最重要的秋收时节的事情,郭鹏大概率是不能亲自处理的。

所以这方面的事情就把权力暂时下放给太子郭瑾,让太子郭瑾负责处理这件事情,主持秋收仪式,还有总督各地秋收和纳税的事情。

一些次等重要的事情郭鹏就把权力下放了,但是关乎皇帝的权力和地位的问题上,就绝对不能放松。

比如人事大权之类的,有什么变动,该怎么处置,那还是要郭某人自己处理。